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79717666720

    在國外,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心理諮詢師三者精神科醫生地位最高。

    就診者在精神科醫生處就診,做出診斷,由精神科醫生制定診療計劃,開具藥物治療。

    如果需要心理治療的,由團隊內的心理醫生跟進。

    心理諮詢師的服務人群僅僅是正常人。

    而在國內,由於一些歷史原因,是沒有心理醫生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預設是精神科醫生來做心理醫生的角色。不過近年來一些精神科醫生開始專門從事心理治療工作。也可以稱為心理醫生。

    所以心理醫生,起碼得有透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同時有心理治療師資質。如果你面前那個自稱心理醫生的以上一證都沒有,那多半是個騙子。

    說了以上,就是讓大家清楚,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需要的是在精神科就診。

    但請注意,你去醫院並不是“嘿,我有抑鬱症,你給我診斷吧”。

    而是“我遇到些困惑,醫生給我看看是不是病,需要怎麼做或者怎麼治療。”

    這和肚子不舒服到醫院看醫生一樣,只是去看病,有不舒服是不是病是兩說的事。同時也就不要用心理諮詢師的標準去要求醫生。醫生就是做出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的。

    當然很多人不以為然是因為他們覺得診斷(抑鬱症)並不難,自己可以搞定,所以去醫院不過是走個過場,拿個藥罷了。

    精神科的門診其實和很多內科門診差不多,不同的是問診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有的問題不嚴重的醫生會表現得“愛理不理”,問題嚴重的會拉著不放交代這,甚至告知住院,不住院還得簽字拒絕。

    這裡題主說了母親說的一句精神病覺得自己沒病,覺得自己病了的不是精神病。

    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但也並非不合理。

    精神科的大部分重症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讓他們服藥都難,更別說主動到醫院了。

    所以覺得自己生病到醫院看病,這句話在精神科很難適用。

    而門診上服藥依從性好的,恐怕也就神經症(強迫,焦慮,軀體化障礙)以及癔症患者了。

    抑鬱症初發者很難自覺症狀(所謂科普多了有些人能有認識真的只是少數了),復發者即使有認識,可惜疾病嚴重行為抑制,多數也只是被家人“抬”來的。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曬自己“重度抑鬱,重度焦慮”,嗯…

    雙相障礙雖然大部分會主動就醫,不過由於對自身錯誤認知,都是一門心思覺得自己在“抑鬱發作”需要達到正常狀態(躁狂狀態)。

    對於題主這樣的情況一般來說建議是

    1在家人陪伴下精神科就診

    2如實講述自身情況(包括近期遇到的應激事件)

    3聽從建議(能做到以上兩點的,一般可以給醫生比較全面可靠的參考,給出的建議也更準確合理)

    4相信醫生,總有人要提無良醫生,不過醫生的工作有各方監督管理。一個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多數是可靠的。

    倒是心理協會統計目前正規的心理諮詢師人數大概是2萬多(諮詢師總數…),遇到一個靠譜心理諮詢師的機率得是多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一些討好男朋友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