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州迅

    抑鬱症本身就是被忽悠出來的,世上本無此病。在八十年代初,一群美華人跑到日本遊說,說日本國有很多人得了抑鬱症,並說他們有“良藥”可治療此病。當時,日本人並不相信,美華人就加大忽悠力度,並利用媒體進行廣泛宣傳,最後說服了日本人,世界從此就有了一種新病——抑鬱症。本來,世上沒有此病時,因情緒低落而自殺的人並不多,但經美國一忽悠,很多人一對照症狀,對號入座就得了此病。因為美華人說抑鬱症是很難治療的頑症,很多人很害怕,在精神作用驅使下,情緒低落的人就會對號入座,盲目去看醫生,結果可想而知。一句話,抑鬱症本不存在,是被忽悠出來的病。

  • 2 # 懟懟0119

    作為經歷過青春期抑鬱,產後抑鬱的過來人告訴你,父母是最最下策的傾訴物件,只有踏出或即將自殺那一步父母才會相信真的有抑鬱症,你真的是病了。

    我慶幸這麼多年有好朋友在身邊陪著我,聽我傾訴。

    你心裡難受了的時候別憋著,一定要找個途徑發洩出來。運動,是緩解甚至治療抑鬱的絕佳方法,我產後抑鬱一年半,去年冬天開始運動,每天運動完不但不覺得累,反而特別爽,也不再每天煩躁,神經衰弱也好了,很多事情看的開了,也沒了那麼多抱怨。

    別把自己關在抑鬱的籠子裡,想辦法衝出去,今天開始運動吧!

  • 3 # 李小錢

    父母不接受你抑鬱,這很難過,但這是事實。

    事實雖然讓人痛苦,但也可能只是讓你頭腦中那個幻想破滅了。“你們看,我都抑鬱了,我都這麼慘了,可為什麼你們還不多關心我,多看見我呀。”

    所以,看見真實的父母。真實的父母是,他們就是無法接受自己孩子抑鬱這件事兒。

    這是他們的事兒,也是他們的權利。你能改變他們嗎?

    不能。

    所以,你要做的是,接受這個現實,接受真實父母的樣子,也接受自己抑鬱這個現實,然後走向自我療愈之路。

    有力氣的時候就去走路,讀書,經濟好一點就出去走走,做一些愉悅自己的事兒。沒力氣的時候就躺著,觀察抑鬱的自己,或者看醫生,吃藥。

    抑鬱雖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幻想別人來拯救你,看見你。父母無法改變,那就接受事實,改變自己。

    活在當下,感受呼吸。

    抑鬱是一場心靈感冒,想要感冒好,還得自己去增加抵抗力啊。

  • 4 # 哎2019

    很多老年人沒有文化,他們不懂這是一種病,有的人甚至說這是自己想出來的病,他們認為每天讓自己忙起來去幹體力活就會好起來,讓自己有事做忙起來,不要老是胡思亂想,出去曬曬太陽,運動也有抗抑鬱的效果。父母不理解就自我調節吧,還得靠自己。如果實在控制不了自己情緒就去醫院,讓醫生看看開點藥。祝你早日康復!

  • 5 # 方覺閒

    毫無疑問,你父母這種態度本身就是導致你抑鬱傾向的重要原因: 經常性地忽視你的感受。

    同樣,對抗抑鬱最直接的方法是獲得認可,而獲得認可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去幫助別人,真心幫助別人,不計回報,無視誤解,享受微笑的回饋。

    堅持每天做一件好事,哪怕是把大街上的垃圾拾起來扔垃圾桶這樣的小事,一個月下來你的精神狀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擇善固執的威力,是你想象不到的,如果你能堅持下來的話。

  • 6 # 丁默語

    你不是自棄欺人,是自棄氣人。

    現在大多數人都有抑鬱傾向,就如大多數人都是亞健康一樣。

    抑鬱傾向也好,輕度抑鬱也罷,都是和亞健康或生其它病一樣,需要自己調節調整,加強營養和鍛鍊。家人相信或不相信,你的所謂抑鬱都不會減輕。而是需要自己找準心情抑鬱的根源,自我調節,就是全家供著你,到醫院找醫生,最終也是靠自己戰勝。

    從你的描述,我覺得你不是有抑鬱傾向,而是渴望關愛了。

    需要親人理解和關愛,就主動說出來,也要學著理解關心你最親近的人。父母的性格可能比較含蓄,心思也不細膩,但父母的愛毋容置疑。你不能啥都等著父母去主動了解你,遷就你,你應該有需求主動和他們溝通。溝通是加深一切關係的良藥。

    假如你非要證明給父母看,你是對的,唯一辦法,就是醫院的病歷。

    只要你不是焦慮痛苦的影響了學習生活,我還是不建議你去放大所謂抑鬱傾向,因為這就如心理暗示,總是對思想和身體灌輸“狼來了”的訊號,無病呻吟,最終“狼”會真的來的。並且,治療抑鬱的藥物多有極大的副作用,治標不治本,自己的思想和心態才是關鍵。

    戰勝抑鬱,戰勝任何疾病,靠的都自己良好心態和頑強意志力,而不是所謂親人的關心,自己不救自己,誰也救不了。

    所以,好好愛自己,做一個自信,自我的人,不要受任何人的負能量影響,不要期望,苛求任何人的關心,唯有自強,自愛才是掃除抑鬱的良方。

    我的建議是,好好愛自己,做好自己當下年齡該乾的事,至於生活或他人回報與什麼不必在意。你就是你,做不一樣的煙火。

  • 7 # 葉抖抖

    1、讓他們陪你去見醫生,讓醫生來說。

    2、在網上找一些描述抑鬱心理相關的影片、權威媒體釋出的抑鬱症文章給他們看。

    3、抑鬱症就是你的情緒感冒了,心態放好。

  • 8 # 榖路

    抑鬱傾向和抑鬱症是不同的。不知道你有沒有做過抑鬱症評測。還有身心感受。首先要確定你確實是抑鬱。再結合情況進行調整。是生理問題導致的還是心裡問題導致的。

    至於父母,不認同也沒有辦法。抑鬱症依靠最終還是自己。只有靠自己走出來。

  • 9 # 無酒卻醉了

    我也抑鬱而且很多很多年了,但我家人的理解是我矯情,閒的。沒辦法,華人對這方面不是很在意,懂的人不多的。只能是自己調節,大部分家人都指望不上,調節得了就活著,調節不了就維持現狀,熬不住的時候就一死了之。去看看醫生吧,可以吃藥,(我沒吃過,也沒看過醫生)主要還得靠自己。

  • 10 # Viclinda

    成長的路是孤獨的,有時候就會覺得很抑鬱、很鬱悶。父母相信也好,不信也罷,你都要長大,也要去面對你自己的情緒,試著調整睡眠,調節心情,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11 # 思索你是誰

    父母那一輩人不知道抑鬱是什麼,就是知道這個病也不會明白,所以還是靠自己走出來比較靠譜,找個好中醫看一看,調理身體,多去喜歡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20年的抑鬱自己走出來了,你也要加油

  • 12 # 孤獨不畏寂寞

    一般情況下,抑鬱患者很少公開承認自己抑鬱,社會對這個症狀本來就帶著有色眼鏡,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抑鬱是什麼,只可能覺得你心情不好罷了,有幾種情況導致你的父母不認可:

    1.你和父母溝通的方式不對,你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去闡述自己的症狀,要描述自己為什麼會抑鬱,具體的心理狀態,不是通知他們你抑鬱了,該怎麼辦?可能他們也聽說過,但無法對你提供精神上的幫助。

    2.你自己誇大了自己的病情,抑鬱患者的情緒都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或許你的精神狀態無法讓你的父母感受到你的抑鬱,也或許你偽裝的很正常,但對於你的父母看到的表象會感覺你說的沒有邏輯。

    3.父母不是不接受,而是刻意地將你抽離這種想法,抑鬱本來就是反覆將自己困在一種思維裡走不出來導致的,或許換一種想法或心情可能會有緩解。

    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老是去鑽牛角尖,如果覺得真的很難受,建議還是要求父母陪同去趟醫院診斷,如果真是抑鬱,從醫生角度去告訴你的父母,他們肯定會接受並重視的。

    加油,你不是一個人,祝你早日康復。

  • 13 # 筆墨清香

    所謂冷暖自知,自知自明也就非你莫屬?父母不是不接受,也不是不相信?只是不願意你說的是真的,否則一家人未免心情沉重,壓力過大。所以你父母寧可信其無,也不願意信其有?只有你自己多擔當,多保重。平時多做事,少想問題,放鬆思想,自娛自樂,不鑽牛角尖。多與人接觸,不閉關自守。熱愛生活,融入人群,融入社會。情緒好了,心情就開朗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就會回到從前,參加工作和學習,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 14 # 靈魂的香氣

    自己拯救自己。抑鬱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父母有他們的認知侷限,放棄向他們的求助。

    首先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把運動當做每一天的必做事項。你可能會說自己沒有時間運動,或者沒有心情運動。

    如果你認可生活中除了健康,其他都是小事。你就會安排每天定時運動。運動是唯一最靠譜的,解決情緒問題的方法。運動會讓身體產生快樂激素,擺脫虛弱,讓身心變得有力量。

    思緒過多會導致神經衰弱,越是神經衰弱,越是思想停不下來。

    最簡單方便的就是去跑步。穿鞋的過程,腳伸進鞋窩,繫上帶子,你會感到一種力量在體內慢慢恢復。換好鞋跑起來。

  • 15 # 小丫頭妍妍

    抱抱,父母不能接受,不能理解,這也是兩代人的代購,也實屬正常,他們那代人過來的太苦了,所以他們不能理解你。建議你放鬆心情,不要給自己壓力,多看看恐怖電影,多聽聽快歌,多吃美食,主要是自己給自己減壓吧

  • 16 # 眾生皆醉我獨醒

    父母與子女確實有一定代溝,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孩子怎麼可能有抑鬱,但更多的一點是自欺欺人,你確定你真的是抑鬱?!很多人對抑鬱不瞭解,喜歡給自己加上黛玉妹妹的葬花情,覺得自己就是抑鬱了,這年頭抑鬱背了很多鍋心情不好就抑鬱。呵呵!不要把自閉,內向,不愛社交,宅都歸於抑鬱,抑鬱不是心裡上的,而是直接是生理上的。我有個親小姨,她有輕度抑鬱症的傾向但還沒到那個地步,她一兒一女,本身她自己就是醫生,我姨丈也是醫生不缺錢工作也體面孩子成績也好,一家人休息就外出旅遊,外人眼裡那就是偶像劇的生活。但我姨在最開心的時候情緒一下子低落,沒有任何原因,半夜睡覺會突然間心跳加速然後怎麼都呼不上氣來,有生死邊緣的感覺!這些你有麼?!就這些也還沒達到抑鬱症。真正到了抑鬱症會出現幻聽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面對交通客執行業的行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