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ng33832

    現在的高考狀元只是各省的狀元,而且每年一次,文理兩人,每年共計六十多個。而古代科舉每三年一次,狀元只有一個,同時是所有舉人只要尚未為官的都可以參加。因此其中的競爭激烈是難以想象的,再加上古代科舉要透過層層選拔,在成為舉人之前有兩場考試,童試,中了叫童生。之後還有科試,中了叫秀才,秀才是有功名的人才,可以見官不拜,有免稅田,免徭役,還可以不受約束地雲遊四方,已經是初級計程車大夫了。只有拿到秀才功名才能才加科舉正式考試,(當然國子監的學生也可以)鄉試,本省參加,考中了就是舉人了,第一名叫解元。我們今天所提的狀元,其實真的要說,更像是古代科舉的解元。舉人已經屬於老爺級別了,因為凡事舉人功名都是終身,而且有許多免稅田,並且已經具備做官資格。中了舉人才是真正的飛黃騰達,可以參加會試而且就算不中也有機會成為學官或者縣令。因此我們常說的進京趕考就是指舉人進京參加會試(理論上也不存在常說的進京趕考的窮書生,凡是有資格進京趕考的舉人,朝廷都會補貼路費),會試中了就是貢士,每場科舉大概只有300人左右,第一名叫會元。會試考中的貢士會馬上參加在皇宮舉行的殿試,參加殿試一般不會被拙落,只是個排名次的考試,考一道策論。成績會參考會試成績,選取最優秀的十名上呈給皇帝,由皇帝來排定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二甲一至七名,當然會元殿試的文章只要不太差都會進前十名,畢竟會試才是個考察能力的綜合性考試,而殿試僅僅考察策論水平。因此,一甲和二甲前七在仕途上都是相比後面的進士要順暢的多,畢竟是由皇帝親自排定的,都是天子門生。後面的進士,按照策論的文章優劣排定為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同進士出身。一二三甲出身確定著仕途的起點和將來可能達到的高度。但基本上都能做到四五品以上的高官。所以呢題主所說,如今的高考狀元在古代最多相當於貢士(即進士),因為不存在全國性地競爭沒法具體衡量各省狀元差異。以機率算,現代各省狀元共計六十多人,按古代的會試來看三年一次,那麼累積180多人(這還是不算古代科舉老少同場,每場只取百分之3-5的超低機率,真的是實力加運氣)因此,如今的各省高考狀元,在忽略各省教育水平差異的情況下,相當於古代的解元,即本省舉人第一名(或者進士前二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一句話概括你的戀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