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當時的參議員、現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提出美國資訊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國政府宣佈實施一項新的高科技計劃――“國家資訊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旨在以因特網為雛形,興建資訊時代的高速公路――“資訊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華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資訊資源。
資訊高速公路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始作俑者是美國。其概念是1992年2月美國總統發表的國情諮文中提出的,即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4000億美元,以建設美國國家資訊基礎結構(NII),作為美國發展政策的重點和產業發展的基礎,倡議者認為,它將永遠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溝通的方式,產生比工業革命更為深刻的影響。而將NII寓意於資訊高速公路(ISHW),更令人聯想到本世紀前期歐美國家興起的高速公路的建設,在振興經濟中的巨大作用和戰略意義。
建設國家資訊基礎結構(NII),既有賴於全球資訊科技的微電子、光電子、聲像、計算機、通訊等相關領域的突破進展,也有賴於各國政府根據各國國情所作的決策。美國是在已具規模的有線電視網(家庭電視機透過率達98%)、電信網(電話普及率93%)、計算機網(聯網率50%)的基礎上提出的,構想以光纖幹線為主、輔以微波和同軸電纜分配系統組建高速、寬頻綜合資訊而使網路,最終過渡到光纖直接到戶。由於網路具有雙向傳輸能力,因而全網路執行的廣播、電視、電話、傳真、資料等資訊都具備開發互動式業務的功能
1992年,當時的參議員、現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提出美國資訊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國政府宣佈實施一項新的高科技計劃――“國家資訊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旨在以因特網為雛形,興建資訊時代的高速公路――“資訊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華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資訊資源。
資訊高速公路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始作俑者是美國。其概念是1992年2月美國總統發表的國情諮文中提出的,即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4000億美元,以建設美國國家資訊基礎結構(NII),作為美國發展政策的重點和產業發展的基礎,倡議者認為,它將永遠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溝通的方式,產生比工業革命更為深刻的影響。而將NII寓意於資訊高速公路(ISHW),更令人聯想到本世紀前期歐美國家興起的高速公路的建設,在振興經濟中的巨大作用和戰略意義。
建設國家資訊基礎結構(NII),既有賴於全球資訊科技的微電子、光電子、聲像、計算機、通訊等相關領域的突破進展,也有賴於各國政府根據各國國情所作的決策。美國是在已具規模的有線電視網(家庭電視機透過率達98%)、電信網(電話普及率93%)、計算機網(聯網率50%)的基礎上提出的,構想以光纖幹線為主、輔以微波和同軸電纜分配系統組建高速、寬頻綜合資訊而使網路,最終過渡到光纖直接到戶。由於網路具有雙向傳輸能力,因而全網路執行的廣播、電視、電話、傳真、資料等資訊都具備開發互動式業務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