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龍88416331

    甲午戰爭之後,英國強租中國山東威海衛地區,建立租界,成立了相當於警察性質的華勇營,該部武裝軍官全部由英國陸軍現役軍官抽調擔任,軍餉高於清王朝其他部隊和一些官僚,所以一成立建軍伊始,這支部隊士氣高漲,服從命令堅決徹底,訓練吃苦耐勞,所以深受英華人的喜歡,而當時的中國社會處於清王朝統治晚期,社會動盪,貧富差距巨大,階級矛盾非常尖銳,英華人所提供的待遇比較高,這也就保證了華勇營的忠誠度和戰鬥力,在庚子之變中華勇營作戰勇猛,表現突出,戰後多人還得到英王受勳,1902年英日簽訂同盟條約,華勇營解散,部分人員被英華人帶到香港和南非當警察,可以說這支部隊是漢奸武裝,但是他們的悲哀也是時代造成的,殘酷的封建制度和剝削階級殘酷壓榨普通農民造成了這種沒有思想,只服務於金錢的僱傭軍。

  • 2 # Sandman張

    來自身邊真實華籍英兵與經歷.

    因本人居住在香港時間較長 個人也比較感興趣軍事類的方面 尤其是受地域環境的影響 對英軍的研究興趣也是很濃厚 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 所結識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年齡段跨度也越來越大. 於是機緣巧合 也是認識了幾位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在英軍服役的幾位華裔英兵阿叔. 他們的經歷多數都是當年逃港來到香港 恰好趕上英軍當時為擴大其在東南亞的影響能力 在香港開始了華裔英兵的招募工作(香港義勇軍 The Volunteer 稍後會進行詳述 義勇軍 與華裔英兵是完全的兩個概念)所謂的華籍英軍 其實並不是外界所說的 一定要在部隊裡劃出一個華勇營(可能我瞭解的不夠全面)他們都是透過五到六個月基礎陸軍戰術訓練後 直接進入英軍在東南亞的部隊進行服役 據我瞭解到的是 因為英軍當年在撤離東南亞以後 對當年的海外部隊進行了整編重組 所以很多部隊都已不復存在 書歸正傳 一直到退役他們都是和英華人混編在一隻部隊中的 其中還有一位被當作廓爾喀兵 補充到了當時駐港的皇家廓爾喀第八團(RGR 8th)當時可以說英軍在東南亞的主力 就是外界所稱的華勇營(其實不太恰當 畢竟高階士官和軍官都是英華人擔任 前文有所敘述)可能這個名詞也是由此而來. 可以說華裔英兵為了維護英軍在汶萊和馬來西亞的殖民地利益 付出的最多. 雖然裝備可能不如英國本土陸軍 但訓練強度一定是比肩廓爾喀步兵團的 英華人有一點拎得很輕 你們是我用合同招募過來的職業軍人 我在你身上投入了幾十萬英鎊 你一定要給我賺回來十倍乃至百倍的利潤 所以 可能很多人對英軍有一種錯覺 覺得英軍戰鬥力低下 我只想說 客觀來看 一支戰鬥理念先進 技術裝備充足 人員培訓素質高 的軍隊 是有戰鬥力的 至於主觀戰鬥意志 我不好妄加揣測 只能說 在金錢利益和移民身份誘惑的條件下 還是能一定程度維持住高昂的戰鬥士氣. 所以 英軍可能並不像媒體中所渲染的 如果我們長久的輕視對手 最後可能會自嘗惡果.

    OK 言歸正傳

    下面我要繼續給大家說一說前文所提到的The Volunteer 就是真正的華勇營. 這裡要給大家做一個分別 華籍英軍 並不等於 義勇軍 一個是隸屬於英國陸軍正式編制的職業軍人 一個則是服務於香港政府的志願組織 也可以說 就是 正規軍與武警(國民警衛隊性質)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香港輔助警察隊. 可以理解為是兼職的軍人 包括現在 義勇軍組織仍然存在於香港 只不過在1995年解散後改稱青少年領袖訓練團 每年仍有訓練營開幕. 這隻義勇軍因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隊 政府組建義勇軍主要任務就是幫助警察及紀律部隊維持社會治安與穩定 所以並不會隨著英軍轉戰其他戰區. 但是綜合來看戰鬥力方面仍是略高於當時的紀律部隊官兵.畢竟是英軍訓練出的準軍事治安部隊.

    包括現在. 每年仍有超過200名華裔新兵進入英軍部隊服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是什麼?愛她/他,不是應該幫她/他找個更好的物件嗎?為什麼想和他/她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