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蕭楓137

    狂犬病病毒有嗜神經性,主要攻擊大腦和神經組織,而且沿著人體神經的走向遊走,攻擊的目標就擴散到幾乎所有的神經組織,包括小腦、脊椎、腎,導致中樞神經衰竭,所以幾乎無法搶救,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衛生部日前公佈2003年上半年全國重點傳染病疫情。出乎人們意料,位居重點傳染病死亡數和病死率榜首的,並不是上半年曾令人們同仇敵愾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而是一個古老的疾病:狂犬病。

    據統計, 今年1月至6月,狂犬病在去年高居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數和病死率首位的勢頭依然不減,發病人數達到545人,比去年同期超出89人,其90%左右的病死率,使患上這種疾病的人絕大多數不治。

    潛伏期長短同被咬部位和咬傷程度有關

    專家說,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已感染狂犬病毒未發病的動物同樣能使人發生狂犬病。

    人的狂犬病絕大多數是由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髮病。潛伏期短到10天,長至2年或更長,一般為31至60天,15%發生在3個月以後,視被咬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遠近和咬傷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劑量而異。

    狂犬病往往有一個短的前驅期,約1至4天,表現為中度發熱、不適、食慾消失、頭痛、噁心等;然後進入神經系統的症狀期,約2至20天,出現應激性增高,胸部壓迫感、胸痛及氣流恐怖症,即用風吹面部時會引起咽喉部肌肉痙攣,這是一種典型的症狀,有助於診斷。傷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種異樣的感覺,有的病人伴有對光、噪音和感覺剌激的應激性增高,通常表現有肌張力增高和麵部肌肉痙攣。交感神經系統病損後出現多汗、流涎、狂躁行為、焦慮、痙攣性痛性肌肉收縮,在吞嚥時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痙攣而怕飲水,故又稱恐水症。

    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組織有很強的親和力。發病原理分為三個階段:①區域性組織內小量繁殖期。病毒自咬傷部位入侵後,在傷口附近橫紋細胞內緩慢繁殖,約4~6日內侵入周圍神經,此時病人無任何自覺症狀。②從周圍神經侵入中樞神經期。病毒沿周圍傳入神經迅速上行到達背根神經節後,大量繁殖,然後侵入脊髓和中樞神經系統,主要侵犯腦幹及小腦等處的神經元。但亦可在擴散過程中終止於某部位,形成特殊的臨床表現。③向各器官擴散期。病毒自中樞神經系統再沿傳出神經侵入各組織與器官,如眼、舌、唾液腺、面板、心臟、腎上腺髓質等。由於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受損,可以發生呼吸肌、吞嚥肌痙攣。臨床上出現恐水、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交感神經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經節、交感神經節和心臟神經節受損時,可發生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或猝死。

      病理變化主要為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腦膜多正常。腦實質和脊髓充血、水腫及微小出血。脊髓病變以下段較明顯,是因病毒沿受傷部位轉入神經,經背根節、脊髓入腦,故咬傷部位相應的背根節、脊髓段病變常很嚴重。延髓、海馬、腦橋、小腦等處受損也較顯著。

      多數病例在腫脹或變性的神經細胞漿中,可見到1至數個圓形或卵圓形、直徑約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體,即內基小體(Negri body)。常見於海馬及小腦浦頃野組織的神經細胞中,偶亦見於大腦皮層的錐體細胞層、脊髓神經細胞、后角神經節、交感神經節等。內基小體為病毒集落,是本病特異且具有診斷價值的病變,但約20%的患者為陰性。

      此外,唾液腺腺泡細胞、胃粘膜壁細胞、胰腺腺泡和上皮、腎上管上皮、腎上腺髓質細胞等可呈急性變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身邊一些談過很多男朋友的女性對結婚物件隱瞞這一事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