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在歷史上稱陽、盟、盟津、孟津、河雍、河陽、河亭、盟州、孟州、孟縣,那麼,這個孟字是從而來的呢? 《河南通志》中稱:孟縣“唐古為孟塗國”,以此來解釋孟縣的孟字的來歷。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喬騰鳳編寫的《孟縣誌 建置》孟縣條也稱“古孟塗國,蓋顓帝冀州之南境,豫州之北境”。這句話也是喬騰鳳引用孟縣“舊志”。這部舊志可能是指明代甚至更早的《孟縣誌》,可惜舊志早已不存,我們到現在也沒能找到原出處。孟州的孟字真是這樣來的嗎?答案是否字的。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馮敏昌在編寫《孟縣誌》時,早已對“孟塗”之說是孟縣孟字的來歷進行了否定。 乾隆《孟縣誌》卷二 《地理下 古蹟部分 孟津》“又按孟縣之名,起於孟津。唐孔氏穎達注《尚書 孟津》所云‘孟者,河北地名"。此外,未見它證。而舊人志孟(指康熙志)遂據路史所云‘孟為古孟塗國",以為孟地緣起。按孟塗之名,見《竹書紀年》,雲:‘帝啟八年,帝使孟塗如巴蒞訟"。又《山海經》雲:‘夏後啟之臣曰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請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乃執之,是居山上,在丹山西"。郭璞注云:‘丹山在丹陽,屬巴,今建平郡丹陽城秭歸縣東七里,即孟塗所居"云云。其事只近於神,並未聞有為侯國之君之說。而《水經注》於‘江水東徑巫峽,歷峽東,徑新崩灘下"略雲‘灘下十餘里,有大巫山神血塗所處"。且引《山海經》,此文則俱作‘血塗",亦並不作‘孟塗矣。"‘古孟塗國"之言何可據也?且孟塗乃夏後啟之臣耳!而《尚書》禹導河時,已雲‘東至於孟津"。其時夏啟方生,而已有孟津之名,益知孟地所由名,非從孟塗而得也。” 馮敏昌先生對孟塗的考證說明,即使傳說中的孟塗國存在,也是在今湖北、四川一帶,並非在中原地區,更非是指現在的孟縣。所以孟州、孟縣、孟津之名中的“孟字”絕非得於“孟塗”之孟字。孟津之名在大禹治水之時已存於世,此時夏帝啟要麼還沒出生,要麼還是剛剛出生不久。所以說孟縣、孟州之 “孟”是應是由“盟津”古地名演變過來的,與孟塗國根本沒有一點關係。因此,乾隆《孟縣誌》出版之後,就很少有人再把“孟塗國”作為孟縣、孟州由來之據。 那麼,孟字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和周武王伐紂有關。 周武王姬發伐紂,會八百諸侯於黃河北岸(今洛陽吉利區,1979年前為孟州轄地)渡口謂之盟津,也就是會盟的黃河渡口,又稱富平津。周初這裡稱“盟”、稱“向”。“孟”字由來最大的可能是“盟”字的諧音發展過來的。 但有一點,就是孟縣的孟字決不是來自現在的洛陽市孟津縣。原因很簡單,孟津縣是金朝大定年間才設立的行政區,相對孟州來說,他還嫩了點。 今天我們當地發表、出版的許多作品中仍把“孟塗國”作為孟縣、孟州之由來,我就不知是為什麼?難道是某些作者又找來了新的依據和考證材料了嗎?
孟州,在歷史上稱陽、盟、盟津、孟津、河雍、河陽、河亭、盟州、孟州、孟縣,那麼,這個孟字是從而來的呢? 《河南通志》中稱:孟縣“唐古為孟塗國”,以此來解釋孟縣的孟字的來歷。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喬騰鳳編寫的《孟縣誌 建置》孟縣條也稱“古孟塗國,蓋顓帝冀州之南境,豫州之北境”。這句話也是喬騰鳳引用孟縣“舊志”。這部舊志可能是指明代甚至更早的《孟縣誌》,可惜舊志早已不存,我們到現在也沒能找到原出處。孟州的孟字真是這樣來的嗎?答案是否字的。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馮敏昌在編寫《孟縣誌》時,早已對“孟塗”之說是孟縣孟字的來歷進行了否定。 乾隆《孟縣誌》卷二 《地理下 古蹟部分 孟津》“又按孟縣之名,起於孟津。唐孔氏穎達注《尚書 孟津》所云‘孟者,河北地名"。此外,未見它證。而舊人志孟(指康熙志)遂據路史所云‘孟為古孟塗國",以為孟地緣起。按孟塗之名,見《竹書紀年》,雲:‘帝啟八年,帝使孟塗如巴蒞訟"。又《山海經》雲:‘夏後啟之臣曰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請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乃執之,是居山上,在丹山西"。郭璞注云:‘丹山在丹陽,屬巴,今建平郡丹陽城秭歸縣東七里,即孟塗所居"云云。其事只近於神,並未聞有為侯國之君之說。而《水經注》於‘江水東徑巫峽,歷峽東,徑新崩灘下"略雲‘灘下十餘里,有大巫山神血塗所處"。且引《山海經》,此文則俱作‘血塗",亦並不作‘孟塗矣。"‘古孟塗國"之言何可據也?且孟塗乃夏後啟之臣耳!而《尚書》禹導河時,已雲‘東至於孟津"。其時夏啟方生,而已有孟津之名,益知孟地所由名,非從孟塗而得也。” 馮敏昌先生對孟塗的考證說明,即使傳說中的孟塗國存在,也是在今湖北、四川一帶,並非在中原地區,更非是指現在的孟縣。所以孟州、孟縣、孟津之名中的“孟字”絕非得於“孟塗”之孟字。孟津之名在大禹治水之時已存於世,此時夏帝啟要麼還沒出生,要麼還是剛剛出生不久。所以說孟縣、孟州之 “孟”是應是由“盟津”古地名演變過來的,與孟塗國根本沒有一點關係。因此,乾隆《孟縣誌》出版之後,就很少有人再把“孟塗國”作為孟縣、孟州由來之據。 那麼,孟字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和周武王伐紂有關。 周武王姬發伐紂,會八百諸侯於黃河北岸(今洛陽吉利區,1979年前為孟州轄地)渡口謂之盟津,也就是會盟的黃河渡口,又稱富平津。周初這裡稱“盟”、稱“向”。“孟”字由來最大的可能是“盟”字的諧音發展過來的。 但有一點,就是孟縣的孟字決不是來自現在的洛陽市孟津縣。原因很簡單,孟津縣是金朝大定年間才設立的行政區,相對孟州來說,他還嫩了點。 今天我們當地發表、出版的許多作品中仍把“孟塗國”作為孟縣、孟州之由來,我就不知是為什麼?難道是某些作者又找來了新的依據和考證材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