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46001405080

    佛珠最早發現在北京房山山頂洞人遺址,這裡出土了距今約1萬多年的舊石器時代原始人所生產的“珠串”。山頂洞人所佩戴的首飾,是用有穿孔的獸牙、貝殼、小石珠、鯇魚眼上骨等串連而成。這些形態各異的骨、石飾件就是山頂洞人的“護身符”,將各式各樣的珠子穿起來,作為頸飾佩戴。

    後來到了商周時期,玉文化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玉石骨器的製作也極其發達。周代的貴族以玉、石、瑪瑙等珍貴材料穿成串,稱做“禮玉”,用來佩戴以顯示其身份或地位。這種習慣到秦漢以後式微,但似乎仍然有所傳承。“珠串”這種用較有價值的材料透過貫穿絲線(有的還飾以瓔珞)來作為裝飾的形式,因製作簡易而在歷代貴族中十分流行。直到魏晉、隋唐時期佛教在中土發展並興盛起來,一種叫“佛珠”的宗教用品在寺院甚至社會上也逐漸流行。佛珠遂成為與本土珠串文化發展並行不悖的飾件及用品。

    按照佛教記載,佛珠最早誕生於古印度,但古印度早期佛教卻沒有使用佛珠,見於記載的佛珠使用始於公元2世紀左右。中國有關佛珠的最早記載是《續高僧傳》中所說隋唐時代的道綽大師,他教人們拿著念珠持誦三寶名號。佛珠本不是佛教始創,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亦無佛珠的記載。而佛經記載,佛珠多出於後期的經典,然而在律部經典卻不見有記載。所以依律典的南傳佛教徒亦較少有持珠的,但在密教中佛珠卻極受重視。

    手串的起源,早在佛教誕生前,印度婆羅門教的教眾就已經開始使用佛珠了。宗教信徒們透過對佛珠的盤捻記誦修行,佛珠便是一種輔助修心的工具,而修行的目的則是為了獲得菩提正覺,即獲得了卻塵世三千煩惱而領悟未來的無上智慧。有專家以為,原始佛教沒有念珠,是受婆羅門教影響。但從婆羅門教發展出來的印度教,其重要的法器就是念珠。從公元4世紀開始,念珠就開始流行於印度佛教中。

    據佛教典籍《佛說木槵子經》記載,很早以前佛家便以木槵子製作佛珠,後來隨著佛教的不斷傳承發展,人們逐漸將諸多天然植物種子、果實、根莖等用於佛珠的穿制,這些珠串常常體現了其所蘊含的修持內心的深刻意義,即“菩提”之意,於是人們便開始將這些樹籽通稱為“菩提子”。而隨著佛教的發展,菩提子的種類也在不斷髮展,但均同佛教有著極深的淵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aterials Studio安裝中可能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