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王維的詩以空靈、悠遠見長。《鹿柴》一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開首兩句馬上給讀者這樣的印象:你身處大山深處,那中幽謐之中,獨自一人,看著滿山蒼翠,懷疑只有自己一人的存在。正在悠然之際,耳畔傳來幾聲人語,或許是砍柴人歸返家圓,亦或許是到山澗採集野果,藥材之人。你回頭望去,疑惑這是畫還是現實中真正的存在?好似這些聲響從很遙遠的地方傳來,根本不屬於此間的氛圍,更好象是從某處山水畫裡飄落的一點聲響。這裡頗有莊子的:“蝴蝶是自己?還是自己是蝴蝶?”的感觸。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句子其實很簡單,但是要去體會其中的美和靜幽,實在不容易,因為他的詩歌悠遠空靈,非語言可說的盡。這樣簡簡單單的四個句字,20個字,完全可以作出一副幽靜中帶著稍許鬧意的山水畫,或者漁樵圖。詩人既是畫中的山水,詩人也是畫中的樵夫。“我是山水的主人,山水中的王。”---這樣的語境解構不言而喻。也正是這樣的意境與情感詮釋出了王維詩的空靈與悠遠,飽含禪味的藝術境界。而且其中的聲色都是運用的恰到好處,如:空山,人語,深林,青苔,幾乎短短廿字中,缺一而不可,替一而殘缺。做到這樣的出神入化,非王摩詰矣!

    大體正宗的唐詩註解比較側重字詞和典故的妙用,因為這樣去註解比較符合大眾的口味,不容易造成單一的閱讀傾向。讀者的口味畢竟是參差不齊的,選擇一種客觀大眾的註解可以讓他們的“註解”書籍發行的更好,也能讓不同層次的讀者閱讀出詩歌基本的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羽毛球動作幅度大,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