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孟子不是偃兵主義者,不籠統地反對一切戰爭。他堅決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而擁護正義的戰爭。《孟子》七篇中多次讚揚商湯、周文王領導的推翻暴虐王朝的戰爭,他稱執政的暴君是“獨夫”、“民賊”,湯伐桀,武王誅紂,“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他贊成“湯武革命”,不反對用戰爭的手段除暴安民,平定天下。關於文王、武王發動戰爭,他引述《詩經》和《尚書》的記載,向齊宣王作如下解釋;(孟子說:)“……《詩》雲:‘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於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於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梁惠王下》第三章)(孟子說:“……《詩經大雅皇矣》篇說:‘文王勃然大怒,整頓軍隊出征,阻止侵略莒國的敵軍,增強周國的威信,回報天下的期望。’這是文王的勇,一怒而使天下百姓安寧。《尚書泰誓》篇說:‘天保佑萬民,立下君主治理,立下老師教育,讓他們輔助上帝愛護人民。有罪的應該討伐,無罪的應該赦免,我怎麼敢違背上天的意志呢?’有獨夫橫行天下,武王以為可恥,這是武王的勇。武王也一怒而使天下百姓安寧。現在大王您如果也一怒而使天下百姓安寧,百姓只怕您不愛好勇武呢。”)注:上文所引《尚書泰誓》的文句,現在校勘的傳本與此處不同,校勘的傳本是:“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何教有越厥志?”譯文參此。《詩》、《書》都在秦代被焚被禁,都是靠口耳相傳、後世追記下來的,故傳本文句有些出入,但大意是一致的。各本文字有差異,不足為怪。

    這一章的中心思想說明:行使武力阻止侵略、制止一切暴虐行為對人民的侵害,保護人民安居樂業,是執政者的責任,“怒”是不能容忍對人民的強暴,是為了“安天下之民”。據《戰國策燕策、齊策》,齊宣王五年,燕王王位為相國子之取代,子之殺燕太子和不服從的將軍,燕國大亂,齊宣王派兵攻燕,燕國士卒不戰,城門不閉,故齊國大勝。對此事,齊宣王和孟子有兩段對話,其一如下;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知道滅火器是否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