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機率行情的適時重倉機會。
這一句話,就容易讓人產生執念。什麼叫高機率行情?還要進行重倉?
先不說其他的。真正成熟的主觀交易者和成熟的量化交易者,它倆的區別根本就不在於此。
不是說,量化交易就是自動化交易,輕倉分散。而主觀系統化交易者,就一定要重倉梭哈一筆“有把握”的行情。
這些說辭,都是中國某些主觀大神說的。因為他之所以賺錢,就是重倉浮盈加倉了一個他覺得“他看的準”的品種。
這種做法,極度靠運氣。
你滿倉重倉的那個品種真的出現了你“看得準”的行情才行,否則就是一個怒虧。你什麼時候能看的“準”?
知道倖存者偏差的另一個說法嗎?叫做“死人不會說話”。那些已經爆倉,已經失敗的人是沒有機會告訴你,他們也是重倉浮贏加倉“看得準”的品種了。但是呢?爆倉爆的超級快。
而那些恰好活下來的人告訴你:“你要看的準才能賺錢”。
於是很多人就覺得,哇,好有道理。我也要看的準之後,一把梭哈成為大神…
忘了我前幾天說過什麼了麼?
“善弈者,通盤無妙手”。一個真會下棋的人,整盤棋都不會有什麼神奇的好棋,不會有什麼精彩的妙手,因為他每一筆只追求多一點點的勝率而已。
善交易者呢?這個就得各位好好思索一下了。
主觀和量化的區別就在於一點:入場。
量化交易模式,是針對所有的走勢一視同仁,全部進行系統化處理。而主觀交易模式,是從這裡面選中一部分形態去進行交易。
真正的主觀系統化交易高手,依然是分散,控倉,嚴格止損止盈。不是什麼看的準,一把梭哈的小“明星”。
決定了主觀交易系統好,還是量化交易系統好的因素,在於走勢。
無論主觀交易模式,選擇的是什麼樣的形態,都無法避免一種情況,就是這種形態連續需要你止損。因為未來的行情走勢是不確定的。
主觀篩選出來的交易機會,可能好,也可能壞,而主觀交易模式放棄的機會,可能會好,也可能會壞。
所以,這兩者的盈利能力,由未來的走勢決定。
未來的走勢會是什麼樣的形態?是流暢的趨勢?還是波折的趨勢?或者是最近這種“針”特別多的走勢?
我們不知道,所以兩者的區別,就無法提前確定。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
單品種自動化交易模式的人,他屬於哪種?從小細節來看,他屬於量化的。但是從一個更高的角度而言,他屬於一種“主觀”。
為什麼?因為他主觀選擇了“交易品種”。他只對這一個品種進行交易。
如果我們僅在一個品種上探討的量化和主觀的話,那其實更容易。
量化訊號全做,而主觀只做部分,那麼,主觀選出來的訊號,走來走成了什麼樣子,決定它倆的區別。這也更直接論證了我上面的說法。
如果從全市場而言,我們所探討的“量化”和“主觀”應該建立在全品種上。
比如,一個交易了20個期貨品種的量化交易者,和在這20個品種主觀擇時的主觀性系統化交易者。
這是我們探討的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例。
在小週期裡,量化自動化是大機率不如主觀系統化的。因為小週期裡的無效訊號,太多了。
最明顯的,是一分鐘圖。
這是螺紋鋼期貨近2天的一分鐘圖。各位看一下,如果你用量化的模式,裡面會出現多少個訊號?
N個。
但是主觀識別呢?可能僅有幾個而已。即使全部止損,後者也比前者強。因為週期越小,資金進出導致的“無效訊號”就越多。
除非量化交易者採用超大引數。但是,使用超大引數還不如直接去做大週期不是麼?
因此,短週期而言,主觀佔優。但是代價是,交易者需要時刻盯盤。
以上,就是我認為主觀系統化和量化系統化的區別。
量化多品種和主觀多品種選擇的盈利能力差距,是由行情走勢導致的。行情利好誰,誰短期就更厲害。但是長期而言,兩者一個層級的話,我認為盈利能力是不相上下的。
當然,這建立在兩者都真正的擁有正確交易邏輯的基礎上。
高機率行情的適時重倉機會。
這一句話,就容易讓人產生執念。什麼叫高機率行情?還要進行重倉?
先不說其他的。真正成熟的主觀交易者和成熟的量化交易者,它倆的區別根本就不在於此。
不是說,量化交易就是自動化交易,輕倉分散。而主觀系統化交易者,就一定要重倉梭哈一筆“有把握”的行情。
這些說辭,都是中國某些主觀大神說的。因為他之所以賺錢,就是重倉浮盈加倉了一個他覺得“他看的準”的品種。
這種做法,極度靠運氣。
你滿倉重倉的那個品種真的出現了你“看得準”的行情才行,否則就是一個怒虧。你什麼時候能看的“準”?
知道倖存者偏差的另一個說法嗎?叫做“死人不會說話”。那些已經爆倉,已經失敗的人是沒有機會告訴你,他們也是重倉浮贏加倉“看得準”的品種了。但是呢?爆倉爆的超級快。
而那些恰好活下來的人告訴你:“你要看的準才能賺錢”。
於是很多人就覺得,哇,好有道理。我也要看的準之後,一把梭哈成為大神…
忘了我前幾天說過什麼了麼?
“善弈者,通盤無妙手”。一個真會下棋的人,整盤棋都不會有什麼神奇的好棋,不會有什麼精彩的妙手,因為他每一筆只追求多一點點的勝率而已。
善交易者呢?這個就得各位好好思索一下了。
主觀和量化的區別就在於一點:入場。
量化交易模式,是針對所有的走勢一視同仁,全部進行系統化處理。而主觀交易模式,是從這裡面選中一部分形態去進行交易。
真正的主觀系統化交易高手,依然是分散,控倉,嚴格止損止盈。不是什麼看的準,一把梭哈的小“明星”。
決定了主觀交易系統好,還是量化交易系統好的因素,在於走勢。
無論主觀交易模式,選擇的是什麼樣的形態,都無法避免一種情況,就是這種形態連續需要你止損。因為未來的行情走勢是不確定的。
主觀篩選出來的交易機會,可能好,也可能壞,而主觀交易模式放棄的機會,可能會好,也可能會壞。
所以,這兩者的盈利能力,由未來的走勢決定。
未來的走勢會是什麼樣的形態?是流暢的趨勢?還是波折的趨勢?或者是最近這種“針”特別多的走勢?
我們不知道,所以兩者的區別,就無法提前確定。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
單品種自動化交易模式的人,他屬於哪種?從小細節來看,他屬於量化的。但是從一個更高的角度而言,他屬於一種“主觀”。
為什麼?因為他主觀選擇了“交易品種”。他只對這一個品種進行交易。
如果我們僅在一個品種上探討的量化和主觀的話,那其實更容易。
量化訊號全做,而主觀只做部分,那麼,主觀選出來的訊號,走來走成了什麼樣子,決定它倆的區別。這也更直接論證了我上面的說法。
如果從全市場而言,我們所探討的“量化”和“主觀”應該建立在全品種上。
比如,一個交易了20個期貨品種的量化交易者,和在這20個品種主觀擇時的主觀性系統化交易者。
這是我們探討的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例。
在小週期裡,量化自動化是大機率不如主觀系統化的。因為小週期裡的無效訊號,太多了。
最明顯的,是一分鐘圖。
這是螺紋鋼期貨近2天的一分鐘圖。各位看一下,如果你用量化的模式,裡面會出現多少個訊號?
N個。
但是主觀識別呢?可能僅有幾個而已。即使全部止損,後者也比前者強。因為週期越小,資金進出導致的“無效訊號”就越多。
除非量化交易者採用超大引數。但是,使用超大引數還不如直接去做大週期不是麼?
因此,短週期而言,主觀佔優。但是代價是,交易者需要時刻盯盤。
以上,就是我認為主觀系統化和量化系統化的區別。
量化多品種和主觀多品種選擇的盈利能力差距,是由行情走勢導致的。行情利好誰,誰短期就更厲害。但是長期而言,兩者一個層級的話,我認為盈利能力是不相上下的。
當然,這建立在兩者都真正的擁有正確交易邏輯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