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塞北閒人大羊
-
2 # 木free
作為年輕一代,我算是異類,因為我聽過評書。為什麼要講這個,95後許多年輕人都沒有聽過。最早應該是單田芳老師的白眉大俠。我感覺這是一種文化,同同時難過的是有些凋零了。
-
3 # 何處風蕭蕭
我第一部聽的評書是著名藝術家單田芳先生播講的《水滸傳》,單老師沙啞的嗓音,惟妙惟肖的口技表演,勾著我每天中午12點,一路從學校跑回家,蹲在收音機前面吃飯。
小時候電視還沒有那麼普及,農村孩子,能看到課外書的地方很少,更別說瞭解外面的世界。所以,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聚義山林,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快意恩仇的生活,是我心目中最絢爛多彩的江湖,巴不得自己有一天也能過上那樣痛快的日子。
單田芳播講評書特別有魅力,他不光有高超的說書技巧,學什麼像什麼,能把故事中的情節,人物的語言講的活靈活現引人入勝,還特別博學多識,講述中會將歷史知識、中華民族一些優良傳統,融匯貫通在一起,使人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單田芳的評書,讓中國傳統的評書文化在我幼小的心目中留下了美好印象。
這套評書脫胎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講述的故事包括林沖發配、武松打虎、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怒殺閻婆惜、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二龍山聚義、三打祝家莊、大戰高唐州、徵方臘等幾十個經典橋段。書中一百零八個英雄,不僅林沖、李逵、魯智深、宋江、武松這些主角豪氣干雲,個頂個的英雄漢,像浪裡白條張順、一丈青扈三娘、菜園子張青這些男女二號,也都性格鮮明。雖然都是落草為寇的山林草莽,但他們嫉惡如仇、劫富濟貧,弘揚的是天地之間的正氣。
到後來,宋江偏要接受朝廷招安,領著一眾英雄兒女勞師遠征。他們本是江湖好漢,不擅長攻城略地打陣地戰,打仗過程中死傷慘重。加上朝廷對他們並不放心,蓄意迫害。到後來,108好漢死的死,傷的傷,出家的出家,結局好不淒涼。
還沒認全字的時候,我就從單田芳先生的講述中瞭解了梁山好漢的傳說,他們被逼上梁山,命運顛沛流離,但每個人都沒有丟掉自己善良的本心,對朋友講義氣,愛護弱小,替天行道,所以人們至今沒有忘記他們,英雄的故事被代代傳唱。
說到這裡,突然覺得有點遺憾。收音機早就過時了,如今,好像沒什麼人聽評書了,包括我自己,也很多年不聽評書了。
想起木心的那首詩: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所以,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悵然若失……
-
4 # 天意如刀
這問題問的,有點暴露答題者的年齡啊…
聽的第一部評書,大概是七六年七七年左右,陳青遠老師播講的評書《烈火金剛》,陳老先生的嗓音沉穩略帶沙啞,我記得他說書的特點是會有長時間的沉默,能急死人的那種,尤其是聽到肖飛買藥書膽那段,急得人不行不行的,哈哈。想來那時候老一輩的藝人學藝在酒樓茶館小戲園子居多,藝人說到精彩處會弔弔客人的胃口,環視一下臺底的客人然後再繼續。陳先生大概是受師父影響有的這個習慣或者說特色。
接下來聽的評書是1979年劉蘭芳先生播講的《岳飛傳》,大概是晚六點到六點半,剛好是晚飯時間,一家人圍著小炕桌,旁邊擺著半導體收音機——我們家長稱之為匣子,邊吃邊聽,如醉如痴。記得說八百破十萬就破了差不多小一個月,每次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劉先生用她那清亮的說:“這才要八百破十萬”,那真是意猶未盡啊。
再然後順序就記得不很清楚了,連麗如先生的三國,袁闊成先生的西楚霸王,田連元先生的瓦崗寨,單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俠等等等等。
-
5 # 徐州小潘
聽的最早也是最喜歡的評書是陳麗君播講的《大西唐演義》。
大概是上初中的時候,每天中午放學回家,吃飯的時候總喜歡開啟收音機,聽聽新聞或音樂。一次偶然聽到陳麗君先生播講的評書《大西唐演義》,原本對評書不感興趣的我,沒有兩分鐘就被吸引住了。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子薛丁山與樊梨花之間的曲折愛情,配上陳麗君先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晰、精彩貫口的表演,令人百聽不厭。到現在,有時候我還經常用手機聽一聽陳先生的這部評書,每每還是欲罷不能。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一下這個評書聽一下。
回覆列表
大概是77或78年,劉蘭芳老師播講的《岳飛傳》,每天晚6:30分開始至7:00結束。當時在學校寄宿,那個時代物資也比較匱乏,大家都沒有半導體收音機,趁著晚自習上課前的時間,結伴跑到學校對面供銷社門前站著聽劉蘭芳老師播講的評書《岳飛傳》,供銷社有一個很強大的有線廣播,俗稱大喇叭,每天早中晚定時播放。當時娛樂節目基本沒有,每天到播講評書的時段,只要不是太重要的事情人們都會選擇放下,靜靜地圍在一起,默默的聽講。可以說是萬人空巷!現在回想起來亦不禁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