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1187254678

    齊桓公登位之初,他聽從了鮑叔牙的規勸,不但原諒了對他有一箭之仇的對手管仲,而且還重用他為相。管仲果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他在輔助齊桓公期間,大力推行政治經濟改革,尊重民意,順應民心,使齊國日益強盛。桓公、管仲君臣經過近四十年的勵精圖治,終於修成正果。齊桓公“九會諸侯,一匡天下”,成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管仲也同周公一起,被後人尊為聖相。君臣二人,在春秋史冊上留下了靚麗的一頁。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齊桓公晚年,同樣陷入了歷代君王很難逃脫的這一魔咒。晚年的齊桓公日漸昏聵,寵信重用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諂媚邀寵的奸佞小人,導致齊國內政日趨腐敗,國勢日漸衰微。易牙本是齊桓公的一名廚師,有一天,齊桓公對易牙說:“我嚐遍了你烹飪的山珍海味,唯有沒嘗過人肉的滋味”。易牙回家後,竟然把自己親生的兒子殺掉了,烹飪後獻給齊桓公品嚐。齊桓公居然對他這種殘忍的恐怖行為大加讚歎,豎刁為了能夠時刻呆在齊桓公身邊,竟然把自己閹割了,做了宦官。開方本是衛華人,他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父親死了也不去奔喪。齊桓公認為這三個人愛國君勝過愛自己的兒子,自己的身體,自己的父親,認定這三個人就是天下最愛國君,對國君最忠誠的人。因此,格外寵信重用他們。但是,管仲不這麼認為,他憑著自己敏銳的政治嗅覺,早已看穿了易牙三人的真實的企圖。他語重心長地勸諫齊桓公道:“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兒子都能殘忍殺害,狠毒地去自殘自己的身體,絲毫不愛戴自己的父親,還能指望他去愛別人嗎?”管仲在臨終前,堅決拒絕了齊桓公提出讓易牙任相的建議,並一再告誡桓公要防範易牙的野心和陰謀。可惜,管仲的這些肺腑之言全被齊桓公當做了耳邊風,最後,齊桓公只得獨自吞下自己釀成的苦果了。 管仲死後二年,齊桓公重病不能上朝理事。此時,已經掌握朝中大權的易牙,立即露出了猙獰的面孔。他夥同豎刁,派人把守宮門,假託君命,不準大臣入內。暗地裡把齊桓公砌在一間封閉的小屋裡,只留一個狗洞,每天派人從洞口探看齊桓公是否斷氣了。齊桓公被活活餓死後,易牙一夥同桓公幾個兒子各拉一幫人馬,為爭奪王位廝打成一團。因為無人主喪安葬,導致齊桓公屍體腐爛生蛆,臭不可聞。威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認為對己最忠誠的人害得如此悽慘,這真是天大的諷刺! 惡狼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偉大或者可愛而不去吃他。同樣,一個冷酷的人也不會由於你給了他多少好處而去改變惡毒的本性。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無論環境如何險惡,他的慈愛也會自然流露出來。也是在春秋時期,中山國君孟孫狩獵時,逮住了一隻小鹿,他把這隻活波可愛的小鹿交給侍從秦西巴帶回宮中,秦西巴回去的路上,一隻母鹿一直跟著哀鳴,他被鹿的母愛所感動,冒著抗旨殺頭的危險,放了小鹿。沒想到,國君孟孫不但沒發怒懲治他,反而認為他是一個仁慈有愛心的善人,立刻提拔他做了自己兒子的老師。孟孫這種見微知著的洞察力,不能不讓人佩服。反觀易牙那種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恐怖忠誠,早已超出了人性的範圍。虎毒尚不食子,何況於人! 易牙那種禽獸不如的惡行,常人都可看出其兇殘的本性,可為什麼偏能得到齊桓公的賞識呢?晚年的齊桓公可謂是功成名就,對外,他是號令天下諸侯的霸主;對內,他是臣民爭相邀寵效忠的國君,大有天下捨我其誰的霸氣。他常年處於五彩繽紛的光環之下,自然容易被照花了眼,耀昏了頭。在無限膨脹的榮耀感中,他只能從花樣百出的效忠行為中,去尋找出別出心裁的另類來。易牙憑藉殺子效忠拔得頭籌,豎刁揮刀自宮緊隨其後,開方父死不奔喪,也贏得一席。可以說,此時頭昏眼花的齊桓公的目光不會超過自己的影子。假如他把眼光稍微放遠一點點,那麼,他就會很清楚地看到易牙殺子的無人性,豎刁揮刀自宮的無情,開方心中無父的無義。這三個無人性,無情無義的奸佞小人就不會在堂上興風作浪,他也不會犯下如此低階的錯誤。假如他那塞滿阿諛奉承,歌功頌德的腦袋裡,留下一點點空隙去盛放管仲的異樣聲音,他也不會造成這個千古遺恨。假如他還能保持當年勤勉治國時的一點點進取精神,他一定會想到:這三個別樣的忠誠,除了討好國君之外,於國於民又有何益?說到底,把齊桓公活活餓死的人,正是齊桓公自己。可惜,歷史從來沒有假如。 今天,我們重翻這段久遠的歷史檔案,並非突發幽古之思,人們總能從歷史事件中得出寶貴的經驗教訓,免於重蹈歷史陷阱。齊桓公晚年的悲劇告訴我們:權勢和名利就是迷亂人們心智的二副春藥。有人獲得的權勢越大,頭腦越是昏憒,攫取的名利越多,行為越是荒唐。易牙的恐怖忠誠警示我們:兇殘是邪惡的通行證,反人性的忠誠就是陰謀背叛的前奏曲,善良則是照耀人類前進的那束永不熄滅的火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伺服液壓機有哪些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