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45度角的仰視

    動漫裡殺人,請問現實中你去殺人嗎?影視劇源於生活,但終究不可能超脫法律的束縛,如果影視劇劇情可以為所欲為,那還要“稽核”做什麼?要不要播個a騙?

  • 2 # 樂娛啟示錄

    動漫在傳統的概念裡面是對未成年人做的,一直被叫做動畫片,低齡的標籤讓動漫在創作的時候充滿了各種限制。也因此,很多家長都對於動漫的內容很敏感。

    真正動漫這個概念是從日本泊來的,主要物件針對於青少年和成年人,而且這在日本是一個成熟的產業鏈。所以其內容更多偏向於成人世界的設定,即兇殺、暴力、色情等內容。應該說這同國內的文化環境和讀者環境存在非常大差異。

    而隨著80後和90後的逐漸長大,動漫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兒童圈的內容,晉升為一種流行文化或者成人文化,因此動漫領域區分出少兒和動漫2個領域,包括影片網站也是如此做的頻道區分。

    然而,在相關法律和法規沒有區格的時候,仍將會將其劃為一類,使用相同的審查標準。至於為什麼在之前的問答裡面我曾經提到過,不再贅述。

    不要說動漫的內容被舉報,就連低幼的少兒漫中也多次被山河和舉報,例如喜羊羊中的平底鍋事件,總是有些人代入感太強,總想將動漫世界的內容帶到現實中。因此家長謹小慎微可以理解。

  • 3 # 動畫片和動漫的區別

    “上綱上線”還是“情有可原”呢?

    家長們由動畫片引發的焦慮、擔心也不都是沒有原因的。

    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實驗證明,兒童觀看暴力行為也會進行間接的觀察學習。

    2013年,因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種模仿灰太狼烤羊肉的情節,江蘇7歲男孩與其4歲弟弟被同伴綁在樹上點火燒成重傷。

    2014年,宿遷2歲男孩模仿動畫人物光頭強,用斧頭把自己的兩根手指砍傷。

    2014年,徐州7歲男孩趁著家人睡覺的時候,模仿動畫片中改裝風扇的情節,用工具拆下家裡的電扇外罩,接通電源,整隻手被絞進了高速旋轉的扇葉。

    ……

    這一次又一次的悲劇也告訴我們,在兒童心智尚發育尚未成熟的階段,確實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動畫片中人物行為、故事情節的影響,從而學習其中的情節,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傷。

    特別是那些涉及暴力、低俗的元素,就像一顆種子一樣紮根在孩子們的心中,隨著他們逐漸逐漸長大具備模仿能力之後,造成難以估計的後果。

    但在許多人看來,家長對動畫片的嚴苛“監管”,有點過於苛刻了,甚至舉報抵制等行為,過於上綱上線了。

    不只是動畫片,任何電影電視劇新聞,甚至生活中的行為都有可能對小孩子的行為產生影響。那麼,該如何面對?難道讓孩子在家裡面整天什麼都不做嗎?給孩子做一個綠色眼鏡,幫他們過濾所有不健康的東西嗎?

    我們不能總想著把孩子放到一個“無菌無害”的世界中去,而且,孩子的模仿行為都是動畫片惹的禍嗎?把責任全推給動畫,是不是也從側面體現出家長的教育存在某些缺失呢?熊孩子的背後是不是也有熊家長呢?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不就是教育孩子們分辨對錯嗎?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難道還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的孩子嗎?

    我們不能總是要求世界變成我們希望的樣子,因為這個世界是屬於所有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我們自己,自己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更傾向模仿父母的行為,這個時期尤為重要,而不是把所有責任推給動畫片。

    家長有義務教會孩子“看動畫”

    父母愛子之心可以理解,但有些道理我們也必須讓孩子明白:

    1.生活不是溫室,孩子需要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但是這個世界並不完美,有好有壞,有美有醜,我們不應該在孩子和世界之間豎起一道屏障,把所謂“不好的東西”都過濾掉。如果我們人為地把他們裝在大人認定的美好的世界裡面,將來他們怎樣去面對社會中各種各樣的事情呢?怎樣獨立判斷、獨立思考?不教導他們分辨和應對危險,又如何能夠成為完整的人?

    2.比起動畫片,家庭教育更重要。

    3.網際網路時代時代,控制權要做好。

    網路時代,想看什麼可以點播或者不看。如果家長認為某部動畫片不適合孩子觀看,那麼就要牢牢地掌握好“遙控器”,不給孩子不恰當的自由。控制好,控制住。

    另外,家長們也不必拘泥於“經典動畫片就一定適合孩子觀看”的想法,事實上 ,一部動畫片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是其傳遞的價值觀,我們應該多開闊眼界與思路,多選擇多看,最後選出大人、孩子都滿意的動漫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歲的男生只能做一兩個引體向上,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