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宋詩人秦觀的《八六子·倚危亭》: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絃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譯文:我獨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剛剛被清理,不知不覺又已長出來。一想到在柳樹外騎馬分別的場景,一想到水邊與那位紅袖佳人分別的情形,我就傷感不已。佳人,上天為何賜你如此美麗?讓我深深投入無力自拔?當年在夜月裡,我們共同醉入一簾幽夢,溫柔的春風吹拂著你我。真是無可奈何,往日的歡樂都伴隨著流水遠去,綠紗巾上的香味漸漸淡去,再也聽不到你那悅耳的琴聲。如今已到了暮春時令,片片殘紅在夜色中飛揚,點點細雨下著下著又晴了,霧氣一片迷迷濛濛。我的愁思正濃,忽然又傳來黃鸝的啼叫聲,一聲一聲。擴充套件資料:賞析:此詞表達作者與他曾經愛戀的一位歌女之間的離別相思之情。全詞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間繪景敘事,或回溯別前之歡,或追憶離後之苦,或感嘆現實之悲,委婉曲折,道盡心中一個“恨”字秦觀詞最大的特色是“專主情致”。抒情性原本就是詞長於詩的特點,秦觀則將詞的這一特長加以光大,在這首詞中體現得十分明顯。詞的上片臨亭遠眺,回憶與佳人分手,以情直入,點出詞眼在於一個“恨”字。以“芳草”隱喻離恨,又是眼前的景物。憶及“柳外”“水邊”分手之時詞人以“愴然暗驚”抒發感受,落到現實,無限悽楚。而詞的下片則設情境寫“恨”。用“怎奈”、“那堪”、“黃鸝又啼數聲”等詞句進一步把與佳人分手之後的離愁別緒與仕途不順,有才得不到施展的身世之“恨”,融於一處,並使之具體化、形象化,達到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出自北宋詩人秦觀的《八六子·倚危亭》: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絃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譯文:我獨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剛剛被清理,不知不覺又已長出來。一想到在柳樹外騎馬分別的場景,一想到水邊與那位紅袖佳人分別的情形,我就傷感不已。佳人,上天為何賜你如此美麗?讓我深深投入無力自拔?當年在夜月裡,我們共同醉入一簾幽夢,溫柔的春風吹拂著你我。真是無可奈何,往日的歡樂都伴隨著流水遠去,綠紗巾上的香味漸漸淡去,再也聽不到你那悅耳的琴聲。如今已到了暮春時令,片片殘紅在夜色中飛揚,點點細雨下著下著又晴了,霧氣一片迷迷濛濛。我的愁思正濃,忽然又傳來黃鸝的啼叫聲,一聲一聲。擴充套件資料:賞析:此詞表達作者與他曾經愛戀的一位歌女之間的離別相思之情。全詞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間繪景敘事,或回溯別前之歡,或追憶離後之苦,或感嘆現實之悲,委婉曲折,道盡心中一個“恨”字秦觀詞最大的特色是“專主情致”。抒情性原本就是詞長於詩的特點,秦觀則將詞的這一特長加以光大,在這首詞中體現得十分明顯。詞的上片臨亭遠眺,回憶與佳人分手,以情直入,點出詞眼在於一個“恨”字。以“芳草”隱喻離恨,又是眼前的景物。憶及“柳外”“水邊”分手之時詞人以“愴然暗驚”抒發感受,落到現實,無限悽楚。而詞的下片則設情境寫“恨”。用“怎奈”、“那堪”、“黃鸝又啼數聲”等詞句進一步把與佳人分手之後的離愁別緒與仕途不順,有才得不到施展的身世之“恨”,融於一處,並使之具體化、形象化,達到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