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liglle

    北京市第二中學分校心理教師魏興:進入青春期後,生理變化給孩子帶來了激烈的心理震盪,原有穩定和諧的心理結構被打破,孩子漸漸對自己不滿,發現已不是原先的“我”了,兒童時代的“我”變成了一個全新陌生的“我”。進一步發現不但身體不是“我的”,就連個性原來也是父母、老師和別人造就的,他們便想與原來的“我”決裂,要求擺脫束縛,完全獨立,從原先的一切依賴中掙脫出來,獲得真正的自我。媽媽對孩子的管理極為嚴格且事無鉅細,這反映出孩子在父母眼中還是小孩子。當父母一直使用管小孩子的方法去限制孩子的自由,最終因過度干預又沒及時溝通,導致衝突事件的不斷爆發。其實,孩子在成長,家長更要成長,家長不僅要看到孩子的生理變化,更要懂得孩子心理上的需求,要根據孩子各年齡階段的特點去引導和教育。切記:過度約束孩子只能讓青春期孩子表面上服從,而內心裡卻更加叛逆。魏興老師還表示,在認知因素方面,孩子們存在著對家庭教養模式和父母行為的錯誤理解與評價。這都加重了問題的嚴重性。同時,孩子和媽媽都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期望而改變,強調對方的不是,而很少考慮對方感受及這種期望本身的合理性。父母工作忙、無暇覺察孩子盼望溝通的訊號,再加上父母缺乏情緒管理技巧,使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逐漸疏遠。由此,雙方陷入一種從內心到行為的多層面對抗。因此家長們一定要記住,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疏”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堵”,而經常進行溝通,就是相互走進內心、換位思考的有效途徑。來源:北京青年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說人說你小孩子脾氣是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