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又到了吃羊肉的時節。在北京大街上,時常看到以羊字打頭的餐館,奇怪的是,有的寫做“羊蠍子”,有的寫的是“羊羯子”,到底哪種寫法正確?
其實,“羊蠍子”和“羊羯子”是兩碼事,不能混淆。
先說“羊羯子”。翻一下詞典:“羯(jie)”字,單指“被閹割的公羊”。這種羊,一般是出生一兩個月後即閹割,目的就是讓它集中能量生長肉。養到八九個月,就可以宰殺了。這種羊肉不僅質嫩、肉細、味純,而且營養最為豐富。在山東,有一種名吃叫“單縣羊肉湯”。過去,單縣羊肉湯的主料就是山羊羯子肉。現在好像不怎麼強調了,但山羊羯子肉一直是懂行的美食家之首選。特別是魯西聊城、菏澤地區,那裡回民眾多,歷史上就是有名的青山羊和小尾寒羊的養殖區域。回民對羊肉的吃法也頗為講究。在所有羊肉中,母羊肉不如公羊肉(指閹割後的,種羊除外),綿羊肉不如山羊肉,而山羊羯子肉為所有羊肉中最好,是上品中的上品。不管是炒著吃、燉著吃、包著吃(餃子或包子),還是涮著吃,都把山羊羯子肉列為首選。
再說“羊蠍子”。“蠍(xie)”是毒蟲蠍子的蠍,無論是字義上,還讀音上,與上邊的“羯”字毫不搭界。北京地區習慣上把去了肉的羊骨架稱為羊蠍子,因其形狀太像蠍子了,所以就起了這麼個名字。既不管是綿羊還是山羊,也不管是公羊還是母羊,一概以羊蠍子相稱。以這種狀似蠍子的羊骨架烹飪而成的佳餚,統稱為羊蠍子。因上面附著好多精肉,吃的時候店裡都會提供一次性手套,食客們雙手捧著羊蠍子連咬帶啃,就成為老北京的一道獨特風景!(我沒吃過,只是看到有關資料上這樣描述。)
我想說的是,既然北京的“羊蠍子”與山東的“羊羯子”毫不搭界,為什麼北京的大街小巷那麼多的店鋪招牌上不老老實實寫“羊蠍子”,偏偏要寫作“羊羯子”呢?真是匪夷所思。“蠍”和“羯”字,既非同音,意又迥異,只是都借用了一個“曷”的字根,我們就把它混淆了。當然,不管是山東的羊羯子,還是北京的羊蠍子,說到底還都是民俗。民俗沒有對錯。我只是建議有關部門把這一問題澄清一下,規範一下,把錯別字改過來,別老是將錯就錯。假若有個外華人偏愛咬文嚼字,人家要是問起來,我們該怎麼回答人家呢?我們號稱泱泱大國,漢文字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北京又是我們的首都,在好多敞亮的場合老是出現這麼大的疏漏,難道不令我們文化人汗顏嗎?
冬季來臨,又到了吃羊肉的時節。在北京大街上,時常看到以羊字打頭的餐館,奇怪的是,有的寫做“羊蠍子”,有的寫的是“羊羯子”,到底哪種寫法正確?
其實,“羊蠍子”和“羊羯子”是兩碼事,不能混淆。
先說“羊羯子”。翻一下詞典:“羯(jie)”字,單指“被閹割的公羊”。這種羊,一般是出生一兩個月後即閹割,目的就是讓它集中能量生長肉。養到八九個月,就可以宰殺了。這種羊肉不僅質嫩、肉細、味純,而且營養最為豐富。在山東,有一種名吃叫“單縣羊肉湯”。過去,單縣羊肉湯的主料就是山羊羯子肉。現在好像不怎麼強調了,但山羊羯子肉一直是懂行的美食家之首選。特別是魯西聊城、菏澤地區,那裡回民眾多,歷史上就是有名的青山羊和小尾寒羊的養殖區域。回民對羊肉的吃法也頗為講究。在所有羊肉中,母羊肉不如公羊肉(指閹割後的,種羊除外),綿羊肉不如山羊肉,而山羊羯子肉為所有羊肉中最好,是上品中的上品。不管是炒著吃、燉著吃、包著吃(餃子或包子),還是涮著吃,都把山羊羯子肉列為首選。
再說“羊蠍子”。“蠍(xie)”是毒蟲蠍子的蠍,無論是字義上,還讀音上,與上邊的“羯”字毫不搭界。北京地區習慣上把去了肉的羊骨架稱為羊蠍子,因其形狀太像蠍子了,所以就起了這麼個名字。既不管是綿羊還是山羊,也不管是公羊還是母羊,一概以羊蠍子相稱。以這種狀似蠍子的羊骨架烹飪而成的佳餚,統稱為羊蠍子。因上面附著好多精肉,吃的時候店裡都會提供一次性手套,食客們雙手捧著羊蠍子連咬帶啃,就成為老北京的一道獨特風景!(我沒吃過,只是看到有關資料上這樣描述。)
我想說的是,既然北京的“羊蠍子”與山東的“羊羯子”毫不搭界,為什麼北京的大街小巷那麼多的店鋪招牌上不老老實實寫“羊蠍子”,偏偏要寫作“羊羯子”呢?真是匪夷所思。“蠍”和“羯”字,既非同音,意又迥異,只是都借用了一個“曷”的字根,我們就把它混淆了。當然,不管是山東的羊羯子,還是北京的羊蠍子,說到底還都是民俗。民俗沒有對錯。我只是建議有關部門把這一問題澄清一下,規範一下,把錯別字改過來,別老是將錯就錯。假若有個外華人偏愛咬文嚼字,人家要是問起來,我們該怎麼回答人家呢?我們號稱泱泱大國,漢文字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北京又是我們的首都,在好多敞亮的場合老是出現這麼大的疏漏,難道不令我們文化人汗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