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載愁小舟
-
2 # 國君自媒體
我當然願意給自己的小孩講方言,講方言更親切,在老家跟親朋好友講普通話,別人會說你打“官腔”,沒說方言就沒有鄉音,沒有鄉音就顯得那麼不親切,那麼不融合,那麼彆扭。全國各地的方言是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得到很好的傳承下去,需要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和扶持,更需要千千萬萬的人自覺傳承下去。
客觀的現狀近幾十年來,隨著中國開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全國各省市地區流動人非常大,有在外經商的,有在外求學的,有在外打工的,人與人之間只能講普通話才能正常交流,講方言不便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正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造成越來越多的人講普通話,講普通話變成一種習慣了,一旦這種習慣變成了自然後,你就會不由自主地講普通話,尤其是小朋友。
自覺的傳承講普通話是為了在異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同鄉之間講方言是一種情懷,一種不自覺真情流露。所以,在異鄉不要忘記家鄉,不要忘記鄉音,不要忘記教自己的小孩講方言。
-
3 # Anop
哈,方言由他自生自滅吧!當然也滅不了,因為原產地說的是方言,大家也跟著說,他就消滅不了。有些人杞人憂天罷了。
-
4 # 賈老師車
方言的去向,不得不接受被消失的可能!語言的作用就是交流,為了方便交流,大家都在用普通話。久而久之,方言消失
-
5 # 隨便說一
大潮之下。世界上多少種獨立語種融合消失在歷史之中,何況方言!若不涉及粵閩人口經濟及在海外影響,不值一提!很殘酷吧,一種方言消失,就是不值一提。活在當朝,回顧唐宋以來民話歷史,沒有比普通話更完備,更易普及的方言。官方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性況下,方言被衝擊,呈弱勢地位是必然的。類似吳閩粵客家話蒙維藏這種人口多的語言方言,不是那麼容易就消失的!
-
6 # JL法老侃片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就註定我們中國會出現很大的文化差異,其中,語言也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雖說普通話要普及,但是方言也不該埋沒,只有這樣才能是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發展,從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7 # 0新說0
方言和普通話,其實本質的區別,前者是經過長期歷史積累發展出來的地區性語言,而後者則是為了便於大範圍交流而制定的一種標準語言。
因此普通話本質而言就是一種通用的漢語,並非是用來取代方言的。因此對於方言我們的確需要進行保護和傳承,因為這其實是在保護我們的文明傳承。
在2016年,全華人大代表李禮輝就有關於及早保護方言的建言。
個人贊同其中關於各地設立方言博物館,地方電視臺和廣播臺設立方言節目,將一些優秀的影視劇和紀錄片提供方言配音版本,在城市公共空間設立普通話和方言的雙語播報等等。
對於一些弱勢的方言地區,應該儘快儲存方言資料,總結其特色,必要時可以設立方言課程,讓我們的學生和下一代記住自己當地的語言
比如說,普通話中盛飯在四川話中多用舀飯這個詞,給茶加水用摻水,等等方言中經常使用的動詞,逐步被普通話中的動詞代替。這些詞的來源是什麼,又將有什麼樣的未來?
回覆列表
謝無所不能的悟空邀請,與消失了的村莊一樣,方言也不能獨善其身,也許我的觀點過於悲觀,但看看我們身邊的零零後,呆在家裡的少之又少,出來的有幾個能說一口地道的家鄉話?等零零後的孩子大了的時候,恐怕沒有幾個會講家鄉話了,所以,方言的消亡只是時間的問題。只不過比無人村的出現晚三.五十年罷了。另,信手搗鼓出打油詩一首,作為佐證:
生在客鄉老大回
鄉音已改鄉念衰
堂兄堂妹不相識
笑問彼此何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