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90188063819

    很多人都聽說過“俄狄浦斯情結”一說,是因為知道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倒不是因為真正瞭解《俄狄浦斯王》這部經典的古希臘悲劇。事實上,用這部悲劇主人公的名字,來給兒童性心理的某個發展階段命名,完全是弗洛伊德的誤用。

    大眾心理學所熟知的”俄狄浦斯情結“,是指3~6歲的兒童表現出來的,與異性的父母一方有更強的依戀心理,視同性的父母一方為競爭者的心理特徵,在男孩那裡被稱為”戀母情結“,女孩那裡叫“戀父情結”。 還有心理學專業人士,把這個年齡階段,簡稱為“俄期”。

    我絲毫也不懷疑兒童會對跟自己性別相反的父母,表現出的這種情感親密的傾向,這是普遍而正常的心理發展階段。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可以說在西方几乎家喻戶曉,是經典中的經典,據此改編的歌劇不斷推陳出新,中西方國家的劇院裡常演不衰。

    故事的背景是在人類還普遍相信神諭和先知的矇昧時代,俄狄浦斯本來是Thebe國的國王Laius和王后Jocasta的親生兒子,但他剛出生就被遺棄在荒山野嶺,原因是Laius遭到了“自己的兒子將殺父娶母”的詛咒,而害怕這個詛咒在自身變成現實。這個詛咒之來源,跟Laius 年輕時的一段經歷有關:他曾給另一國的王子Chrysippus當家庭教師,教授其馬車競技,但因為對Chrysippus的同志之愛,竟然誘姦了他,Chrysippus羞愧自盡,於是Laius 就這樣遭到了天譴。

    命不當絕的俄狄浦斯先被牧羊人在河邊發現,後來又被鄰國的國王Polybus夫妻所收養,正好他們沒有子嗣,就把俄狄浦斯當作親生兒子,還把他指定為繼承人,但是從來沒有告訴過俄狄浦斯的身世。

    青年俄狄浦斯聽說了關於自己非國王親生的流言蜚語,就卜問神靈,但神諭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卻告訴他命中註定會”殺父娶母“,他驚恐萬分,為了不傷害他的父母(他此時仍深信收養他的Polybus夫妻就是親生父母),就踏上了遠離國家的自我流放之旅。

    再說Thebe國國王Laius 這邊:神對他國家的懲罰還沒結束,派來了斯芬克斯,就是那個獅身人面的女妖,守通往該國主路的路口。她有個著名的謎語,如果路過的人猜不出答案,就會被吃掉。

    俄狄浦斯在逃亡Thebe 的路上,駕駛的馬車正好與Laius出城的馬車狹路相逢,兩人互不相讓,年輕氣盛的俄狄浦斯就把Laius從馬車上仍下來摔死了,當然他根本不知道死者就是他親生的國王父親。至此神諭的一半已經應驗。

    俄狄浦斯來到路口,猜出了謎語的答案,法術失靈的女妖斯芬克斯跳下崖自我了斷,於是Thebe國的詛咒解除,人民歡欣鼓舞,擁立俄狄浦斯為王,並將喪偶寡居的Jocasta許配給他為妻,當然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娶了母親,至此神諭全部應驗無誤。

    當然悲劇的結局是大家知道事情的真相後,Jocasta自盡身亡,俄狄浦斯刺瞎了雙眼……(題圖是雙目失明的痛苦的俄狄浦斯,哭倒在他身邊的兩個女兒是他和Jocasta所生)

    (感謝你讀完這段故事!在今天看來,有神諭的故事情節非常離奇難解!我看過的舞臺演出,為了藝術效果,情節順序比我寫的還要複雜錯亂,我還是按照時間順序梳理清楚的。)

    俄狄浦斯雖然做出殺父娶母的忤逆亂倫之事,但完全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之發生的,他的主觀意願是要極力避免其發生的,這一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和一個小男孩的戀母情結,在心理上沒有任何相通或者相似之處。所以你也可以說俄狄浦斯沒有“俄狄浦斯情結”。

    那麼悲劇《俄狄浦斯王》想揭示的真正心理是什麼呢?古往今來的文學家、戲劇家、哲學家從不同角度都做過深入的探討,我僅想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對我們今天有何啟發。

    俄狄浦斯和他的親生父母,因為恐懼神諭而竭力避免悲劇發生,但最終沒有逃出神諭的魔咒——這正是很多情況下人類命運的真實寫照:我們越是努力避免,局面越是向著糟糕的方向發展,最終恐懼的事情反倒成真。比如,現實中有的女性從小目睹父親對母親虐待,就立志發誓要找個不一樣的男人,可結果事與願違,偏偏遇到與父親同一類的男人,彷彿專門會被這類男性所吸引。

    我在臨床中發現,有些強迫症背後的微妙心理,也與此有著驚人的相似。

    曾經有一位自稱有口水強迫症的患者跟我分享他的病程發展經歷。幾年前他根本不知道有什麼口水強迫症,甚至連強迫症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只是在高考前的一度時間裡壓力特別大,焦慮得草木皆兵,從擔心缺課錯過知識點,發展到擔心身體生病。對於任何身體稍微的不適,都特別敏感,以至於憂心忡忡,隔三差五就跑醫院檢查。

    在疑病心理的影響下,他也經常在網上收集各種身體疾病的資訊。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看到口水強迫症,還知道很多年輕人都有這個毛病,一種不祥之兆馬上就襲上心頭:我是不是也有口水強迫症啊?於是他開始關注自己吞嚥口水的動作。本來吞嚥口水是運動神經系統自發完成的動作,無需有意識地干預,結果被他提到意識當中以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關注口水吞嚥的念頭不間斷地、不受控制地反覆出現在意識當中,令他不勝其煩,但他越是想要不關注,越是出現得頻率高。結果他真的就得上了所謂的口水強迫症。

    “我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口水強迫症”——這個恐懼的念頭,就如同詛咒俄狄浦斯和家人的神諭一樣,讓我的這個患者在恐懼和逃避中,客觀上促成了結果的應驗。

    當然今天醫學和心理學的進展,已經“破解”了這背後的魔咒。如果你碰巧遇到類似的困境,無論是生活道路還是強迫症方面的問題,請不必擔心洩氣,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幫你走出這個陷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貼片LED燈珠正負極快速辨別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