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比較枯燥,我們看看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的仕途,宋朝的述職叫作磨勘。凡是有品級的宋朝官員仕途的升遷一般要磨勘。
景德四年(1007),形成文官三年、武官五年磨勘升遷制度。柳永同時代的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今文資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謂之磨勘。”
少年時期的柳三變因為給青樓填詞,名聲在外,連宋真宗都知道了。柳三變考中進士的名單,都被宋真宗一筆“且去填詞”而勾銷了。柳三變生了一場大病,於是改名為柳永。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開恩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放寬尺度,柳永考中了進士,授睦州團練推官。宋朝的文官分為“選人”,“京官”,“朝官”,進士的前幾名才能是京官,柳永是選人。選人必須要磨勘才能當上京官,否則就在底層官員中混一生。睦州團練推官是選人從八品,俸祿每月7貫,加上其他津貼之類大約20貫,還有300宋畝的職田。雖然不是太富裕,但小日子還不錯。
1034年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柳永拜見了蘇州知府范仲淹,並獻詞,受到范仲淹的讚賞。1034年九月,睦州知州呂蔚向朝廷舉薦柳永。
團練推官每年一考,由上級睦州知州填表考核,三年期滿後到吏部磨勘。磨勘期滿,要從選人升到京官,需要有舉薦信。柳永的推薦信應該不愁,范仲淹和呂蔚都可以給柳永寫。
知州可以把選人履歷送到吏部的南曹。南曹初審選人的履歷,如果符合規程,可以遷調,就寫成公文,送到吏部的流內銓。
吏部流內銓經過審查,蓋章發回南曹。南曹給選人出證明,然後呈交中書省經宰相審批。這個過程叫做“改官”。選人是否能如願改官,晉升為京官,會決定一生的仕途,整個審批程式極為嚴密。為了能夠人盡其才,也為了掌握人事決策權,皇帝經常會對選人改官親自過問。
京朝官則由吏部審官院負責考核,每三年進行一次磨勘。
第一次磨勘,柳永很順利,大概是由范仲淹和呂蔚舉薦,柳永升到從七品的縣令。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任餘杭縣令。
寶元二年(1039年),第二次磨勘,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雖然品級沒有上升,但是個肥差,柳永也不無滿意,作《煮海歌》。
但從此以後柳永的職務就到天花板了,彷彿到了副處級再也升不了級了。吏部已經發現柳永就是柳三變,把他的品級卡死了。
柳永已經60多歲了,70就要退休,很著急。柳永直接找宰相晏殊走後門,晏殊問:“賢俊作曲子麼?”柳永答道:“和相公一樣,亦作曲子。”晏殊卻說:“我雖然作曲子,卻不作‘採線慵拈伴伊坐’這樣的曲子。”柳永聽了無語只好告退。
晏殊旁敲側擊地告訴柳永,為什麼吏部老卡柳永,原因是這裡。
柳永不服,直接給皇帝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太液波翻”觸怒了宋仁宗。宋仁宗沒情趣,如果是獻給宋徽宗,說不定賜個大官給柳永。
等柳永的老朋友范仲淹拜參知政事時,柳永才得以升職。皇祐二年(1050年),柳永任屯田員外郎,然後致仕退休。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去世。
我很懷疑宋朝的柳永是否晚年貧困潦倒。柳永是剛70歲退休時死的,是屯田員外郎從六品,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級別,每月的俸祿35貫,其他津貼加起來,一共超過100貫。退休後沒了津貼,每月退休金是全額俸祿35貫,相當於7000元人民幣啊,還有一定數量的永業田。
柳永死時,他的兒子也在當官,從七品,工資是他老爸的一半,每月應該是50貫,相當於現在1萬元。
柳永有可能出去潤州見青樓老朋友,帶的錢不多,一時死了,兒子沒找著。當時的潤州知府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由王安禮出錢給柳永安葬的。(葉夢得《避暑錄話》)
這個問題比較枯燥,我們看看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的仕途,宋朝的述職叫作磨勘。凡是有品級的宋朝官員仕途的升遷一般要磨勘。
景德四年(1007),形成文官三年、武官五年磨勘升遷制度。柳永同時代的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今文資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謂之磨勘。”
少年時期的柳三變因為給青樓填詞,名聲在外,連宋真宗都知道了。柳三變考中進士的名單,都被宋真宗一筆“且去填詞”而勾銷了。柳三變生了一場大病,於是改名為柳永。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開恩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放寬尺度,柳永考中了進士,授睦州團練推官。宋朝的文官分為“選人”,“京官”,“朝官”,進士的前幾名才能是京官,柳永是選人。選人必須要磨勘才能當上京官,否則就在底層官員中混一生。睦州團練推官是選人從八品,俸祿每月7貫,加上其他津貼之類大約20貫,還有300宋畝的職田。雖然不是太富裕,但小日子還不錯。
1034年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柳永拜見了蘇州知府范仲淹,並獻詞,受到范仲淹的讚賞。1034年九月,睦州知州呂蔚向朝廷舉薦柳永。
團練推官每年一考,由上級睦州知州填表考核,三年期滿後到吏部磨勘。磨勘期滿,要從選人升到京官,需要有舉薦信。柳永的推薦信應該不愁,范仲淹和呂蔚都可以給柳永寫。
磨勘流程大概如下:知州可以把選人履歷送到吏部的南曹。南曹初審選人的履歷,如果符合規程,可以遷調,就寫成公文,送到吏部的流內銓。
吏部流內銓經過審查,蓋章發回南曹。南曹給選人出證明,然後呈交中書省經宰相審批。這個過程叫做“改官”。選人是否能如願改官,晉升為京官,會決定一生的仕途,整個審批程式極為嚴密。為了能夠人盡其才,也為了掌握人事決策權,皇帝經常會對選人改官親自過問。
京朝官則由吏部審官院負責考核,每三年進行一次磨勘。
第一次磨勘,柳永很順利,大概是由范仲淹和呂蔚舉薦,柳永升到從七品的縣令。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任餘杭縣令。
寶元二年(1039年),第二次磨勘,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雖然品級沒有上升,但是個肥差,柳永也不無滿意,作《煮海歌》。
柳永的職務變遷但從此以後柳永的職務就到天花板了,彷彿到了副處級再也升不了級了。吏部已經發現柳永就是柳三變,把他的品級卡死了。
柳永已經60多歲了,70就要退休,很著急。柳永直接找宰相晏殊走後門,晏殊問:“賢俊作曲子麼?”柳永答道:“和相公一樣,亦作曲子。”晏殊卻說:“我雖然作曲子,卻不作‘採線慵拈伴伊坐’這樣的曲子。”柳永聽了無語只好告退。
晏殊旁敲側擊地告訴柳永,為什麼吏部老卡柳永,原因是這裡。
柳永不服,直接給皇帝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太液波翻”觸怒了宋仁宗。宋仁宗沒情趣,如果是獻給宋徽宗,說不定賜個大官給柳永。
等柳永的老朋友范仲淹拜參知政事時,柳永才得以升職。皇祐二年(1050年),柳永任屯田員外郎,然後致仕退休。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去世。
柳永是否晚年貧困潦倒我很懷疑宋朝的柳永是否晚年貧困潦倒。柳永是剛70歲退休時死的,是屯田員外郎從六品,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級別,每月的俸祿35貫,其他津貼加起來,一共超過100貫。退休後沒了津貼,每月退休金是全額俸祿35貫,相當於7000元人民幣啊,還有一定數量的永業田。
柳永死時,他的兒子也在當官,從七品,工資是他老爸的一半,每月應該是50貫,相當於現在1萬元。
柳永有可能出去潤州見青樓老朋友,帶的錢不多,一時死了,兒子沒找著。當時的潤州知府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由王安禮出錢給柳永安葬的。(葉夢得《避暑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