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家長認知裡的樂高好像就是積木,但事實上它還有樂高教育、樂高酒店、樂高樂園。而我們說的去“學樂高”,就是在樂高教育學習課程。我覺得樂高和所有的校外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很抽象,不具體。不像你去學英語,你就知道我是學英語去了,學美術就是學美術去了。你要學樂高了,家長直觀地就認為孩子去學搭建積木去了。其實,樂高教育是透過樂高教具的使用和模型的搭建,完成對孩子STEM課程的學習。搭建是樂高的教學過程,不是教學目的。而我們的教具就是家長們俗稱的樂高積木、玩具。但是,也有很多特別的教具,比如螺絲刀、螺絲釘、輪胎、履帶、包括螺旋槳、各種吊臂,還有齒輪、軸套、渦輪、蝸桿等等。一,樂高給孩子帶來了什麼?1、思維方式的培養科學家都說孩子(特別是7歲以下)的手就是孩子的大腦,當孩子的手在做一些嘗試的時候,大腦其實在積累很多經驗。透過樂高課上的“動手”,對孩子進行了包括邏輯思維、創造力等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孩子們雖然會模仿,但是他們並不喜歡跟隨和仿照他人,他們喜歡有自己的風格,經常會出現一些與眾不同的看法、答案、意圖和成果。(舉個例子:要求孩子們搭建一輛小車,從相同高度的斜坡下滑下,看哪輛車跑得最遠。孩子們會不斷的動腦筋去嘗試,去改變車身重量、車輪大小,甚至去改變整體的車身的結構,從4個輪子的車改成3個輪子的等等。2、觀察力和專注力的培養玩樂高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孩子在搭一個車的時候,原來可能只知道車輪是圓的,但是當自己動手搭的時候,他才發現輪子是由輪轂和輪胎組成。還有孩子搭挖土機、推土機,剛開始會把挖鬥裝到駕駛艙的後面,因為平時家裡開車,爸爸就是坐在前面的,但搭好後發現不對,挖鬥應該安裝在駕駛艙前面,方便駕駛員操作。動手搭建,並與現實進行對照,再去探究原因,孩子的觀察力也就提升了,同時也提升了孩子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3、性格培養玩樂高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孩子自己動過手、失敗過,他的忍耐力、抗挫折能力、合作能力都會強很多;透過這個過程,孩子會知道做事情不是這麼容易的,他的寬容度、包容度都會比較好。二、樂高課程大揭秘樂高積木可以在家玩,也可以去上樂高課。兩者的區別在哪呢?概況而言,玩具突出FUN,讓孩子們玩得開心;教育突出Hard Fun,也就是玩的過程是有挑戰的。1.首先,器材不同,玩具大多是在商場裡看到的得寶系列、Lego City、Hero Factory等等,可以根據搭建圖紙來搭。而樂高教育的器材有其獨特的零配件,比如齒輪、渦輪、槓桿、EV3機器人,教育版的器材會突出教育性;2.其次,從孩子玩的角度來說,自己購買樂高玩具和在早教 功能室玩樂高玩具沒有本質的區別,但孩子自己在家玩,很多時候是隨機的、憑興趣的;而在樂高教育機構的優勢是:課程是樂高教育研發部門和麻省理工大學、劍橋等名校的科學家及教育心理學家合作開發的,根據孩子的認知發展制定的一套科學的課程體系,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興趣來編制的,比如3歲的小孩是針對自我認知和社群的瞭解,而4至6歲小孩是針對科技、太空等外界的瞭解;7至8歲是科學與技術系列;9歲以上是頭腦風暴機器人。樂高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興趣來編制課程,分為學前和學齡兩個階段,學習的內容不同,且體系是呈階梯上升的。a.學前兒童:完整兒童的教育發展觀學前是孩子一生中語言、智力、思維、和想象等能力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孩子形成個性的關鍵時期,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最重要的就是要提供給他們豐富、適宜的智力玩具,啟迪和滿足他們的未知欲。所以這一時期樂高教育是“完整兒童的教育發展觀”,即是全面培養兒童,讓兒童在樂高建構的過程中,對其知識、智力、情感、肢體、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培養,為其終身發展起到奠基作用。b.學齡兒童:引入多學科知識和社會活動學齡兒童也就是7歲到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較抽象的知識,能夠有簡單的邏輯推理、獨立的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的能力,所以樂高教育在7歲之後的課程上多增加了一些較為複雜的學科知識,比如機械、結構、工程、機器人程式設計等方面的;在能力培養上增加了蒐集整理分析資料、邏輯運算、策劃安排活動、參加大型的機器人比賽等方面的社會活動。學齡兒童的課程,主要是根據美國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課標來設計內容和難度的,有動力機械、綠色能源、還有氣動力的課程,最後再到機器人課程,這些課程循序漸進地把科學知識教給孩子,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科學的不怕失敗的試驗精神。3.最後,是之前我們說到過的樂高對孩子性格培養的幫助上,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樂高,孩子之間有個學習和互動的過程,可以培養孩子們之間合作、溝通的能力、向他人學習的習慣,也學會接受自己的失敗,加強孩子的忍耐挫折的能力。三、給爸媽的建議1.首先,樂高學習強調孩子的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所以孩子是主體,家長要做的是興趣的激發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並學習知識的處理和轉換,不能單純的知識灌輸、單純的告訴孩子一個結論。2.其次,樂高是“從面到深”地去引導孩子,所以當孩子學一樣東西的時候,家長要陪著孩子學到一定的深度,並觀察孩子的成長,比如孩子哪些方面有提升、哪些還有欠缺,並去幫助孩子成長,這也是家長的成長過程。3.再次,家長不能處在評判的角色,要有好奇心去了解孩子的構思,引導孩子去表達,說出他的想法。自己搭過樂高的家長,就會知道其實真的不容易。自己動過手和沒有動過手的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差別很大。所以要清楚過程比結果重要,搭建過程中的積極思考最為重要。
很多中國家長認知裡的樂高好像就是積木,但事實上它還有樂高教育、樂高酒店、樂高樂園。而我們說的去“學樂高”,就是在樂高教育學習課程。我覺得樂高和所有的校外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很抽象,不具體。不像你去學英語,你就知道我是學英語去了,學美術就是學美術去了。你要學樂高了,家長直觀地就認為孩子去學搭建積木去了。其實,樂高教育是透過樂高教具的使用和模型的搭建,完成對孩子STEM課程的學習。搭建是樂高的教學過程,不是教學目的。而我們的教具就是家長們俗稱的樂高積木、玩具。但是,也有很多特別的教具,比如螺絲刀、螺絲釘、輪胎、履帶、包括螺旋槳、各種吊臂,還有齒輪、軸套、渦輪、蝸桿等等。一,樂高給孩子帶來了什麼?1、思維方式的培養科學家都說孩子(特別是7歲以下)的手就是孩子的大腦,當孩子的手在做一些嘗試的時候,大腦其實在積累很多經驗。透過樂高課上的“動手”,對孩子進行了包括邏輯思維、創造力等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孩子們雖然會模仿,但是他們並不喜歡跟隨和仿照他人,他們喜歡有自己的風格,經常會出現一些與眾不同的看法、答案、意圖和成果。(舉個例子:要求孩子們搭建一輛小車,從相同高度的斜坡下滑下,看哪輛車跑得最遠。孩子們會不斷的動腦筋去嘗試,去改變車身重量、車輪大小,甚至去改變整體的車身的結構,從4個輪子的車改成3個輪子的等等。2、觀察力和專注力的培養玩樂高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孩子在搭一個車的時候,原來可能只知道車輪是圓的,但是當自己動手搭的時候,他才發現輪子是由輪轂和輪胎組成。還有孩子搭挖土機、推土機,剛開始會把挖鬥裝到駕駛艙的後面,因為平時家裡開車,爸爸就是坐在前面的,但搭好後發現不對,挖鬥應該安裝在駕駛艙前面,方便駕駛員操作。動手搭建,並與現實進行對照,再去探究原因,孩子的觀察力也就提升了,同時也提升了孩子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3、性格培養玩樂高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孩子自己動過手、失敗過,他的忍耐力、抗挫折能力、合作能力都會強很多;透過這個過程,孩子會知道做事情不是這麼容易的,他的寬容度、包容度都會比較好。二、樂高課程大揭秘樂高積木可以在家玩,也可以去上樂高課。兩者的區別在哪呢?概況而言,玩具突出FUN,讓孩子們玩得開心;教育突出Hard Fun,也就是玩的過程是有挑戰的。1.首先,器材不同,玩具大多是在商場裡看到的得寶系列、Lego City、Hero Factory等等,可以根據搭建圖紙來搭。而樂高教育的器材有其獨特的零配件,比如齒輪、渦輪、槓桿、EV3機器人,教育版的器材會突出教育性;2.其次,從孩子玩的角度來說,自己購買樂高玩具和在早教 功能室玩樂高玩具沒有本質的區別,但孩子自己在家玩,很多時候是隨機的、憑興趣的;而在樂高教育機構的優勢是:課程是樂高教育研發部門和麻省理工大學、劍橋等名校的科學家及教育心理學家合作開發的,根據孩子的認知發展制定的一套科學的課程體系,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興趣來編制的,比如3歲的小孩是針對自我認知和社群的瞭解,而4至6歲小孩是針對科技、太空等外界的瞭解;7至8歲是科學與技術系列;9歲以上是頭腦風暴機器人。樂高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興趣來編制課程,分為學前和學齡兩個階段,學習的內容不同,且體系是呈階梯上升的。a.學前兒童:完整兒童的教育發展觀學前是孩子一生中語言、智力、思維、和想象等能力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孩子形成個性的關鍵時期,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最重要的就是要提供給他們豐富、適宜的智力玩具,啟迪和滿足他們的未知欲。所以這一時期樂高教育是“完整兒童的教育發展觀”,即是全面培養兒童,讓兒童在樂高建構的過程中,對其知識、智力、情感、肢體、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培養,為其終身發展起到奠基作用。b.學齡兒童:引入多學科知識和社會活動學齡兒童也就是7歲到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較抽象的知識,能夠有簡單的邏輯推理、獨立的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的能力,所以樂高教育在7歲之後的課程上多增加了一些較為複雜的學科知識,比如機械、結構、工程、機器人程式設計等方面的;在能力培養上增加了蒐集整理分析資料、邏輯運算、策劃安排活動、參加大型的機器人比賽等方面的社會活動。學齡兒童的課程,主要是根據美國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課標來設計內容和難度的,有動力機械、綠色能源、還有氣動力的課程,最後再到機器人課程,這些課程循序漸進地把科學知識教給孩子,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科學的不怕失敗的試驗精神。3.最後,是之前我們說到過的樂高對孩子性格培養的幫助上,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樂高,孩子之間有個學習和互動的過程,可以培養孩子們之間合作、溝通的能力、向他人學習的習慣,也學會接受自己的失敗,加強孩子的忍耐挫折的能力。三、給爸媽的建議1.首先,樂高學習強調孩子的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所以孩子是主體,家長要做的是興趣的激發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並學習知識的處理和轉換,不能單純的知識灌輸、單純的告訴孩子一個結論。2.其次,樂高是“從面到深”地去引導孩子,所以當孩子學一樣東西的時候,家長要陪著孩子學到一定的深度,並觀察孩子的成長,比如孩子哪些方面有提升、哪些還有欠缺,並去幫助孩子成長,這也是家長的成長過程。3.再次,家長不能處在評判的角色,要有好奇心去了解孩子的構思,引導孩子去表達,說出他的想法。自己搭過樂高的家長,就會知道其實真的不容易。自己動過手和沒有動過手的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差別很大。所以要清楚過程比結果重要,搭建過程中的積極思考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