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剛2982
-
2 # 富富得負
水鏡先生司馬徽言:臥龍諸葛,鳳雛龐統,得一可安天下。要說文臣武將,士氣高漲的劉備集團軍,說劉備未能奪取天下,不如說諸葛未能奪取天下,諸葛龐統均有張子房,管仲樂毅之才能。這隻能怪玄德公的確是仁義左右,錯失太多機會,正如司馬徽所言諸葛出山,雖得其時,未得其主。關羽,馬超,均是萬人敵,在五虎上將中,估計也就這兩人會做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張飛,趙雲,黃忠,這三將均會認真履行君命之帥。只能說,劉備自身有失,用人不當,煎熬謀臣,錯失一次次的奇策。玄德公太過傳統,沒有創新,就是繼位人也遵循重長不重才。只要是長子,不論好壞,就讓他接掌天下。這也是因為劉備仁義所導致未能完成大統。
-
3 # 星海拾史
劉備仁義嗎?不一定。按照情況來講前期曹操仁義,後期劉備仁義。
後面因為曹操勢大、獨攬朝政,漢室因為外戚宦官專政衰微,曹操自然也引起了士族和民眾的厭惡,由此劉備打著漢室正統清君側的旗號贏得了民心。
劉備也沒擁有臥龍鳳雛,鳳雛投靠他沒多久就中箭身亡了,諸葛亮也沒演義那麼神;至於猛將多,在軍隊實力差距懸殊的面前將領也無能為力。赤壁之後劉備好像很厲害,其實也不然,魏國不敢打過來,主要還是在於吳國,劉備借勢借得很厲害。
劉備後面發展起來,但劉孫的矛盾也出現激增了,畢竟劉備一直佔據著騙來的荊州,發展自己的實力。這時候魏國還是一家做大的,劉備要真想打贏魏國,還是要和吳國聯合,保證各不侵犯,可能嗎?政治戰爭都不講情面,只有利益,劉備一直是得利多的一方,不平等就只能爆發戰爭了。然後吳蜀打起來,劉備戰敗抑鬱而死。
劉備被講得很厲害,真不怎麼樣,說他猛將如雲,又有臥龍鳳雛,那又怎麼樣?魏華人才也很多啊,吳國也有啊。
-
4 # 做自己4132
劉備為人有問題:第一他對臥龍不是很信任!第二:劉備這個人不聽人勸,聽不進忠言,第三:小人心態形容劉備,也不為過!他不及曹操和孫權的為人!劉備其實是個失敗的傢伙!
-
5 # 三國書齋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當時名士間流傳的一句話,是說此二人才高,僅此而已。至於得不得的了天下,安不安的了天下那就不知道了。劉備集團曾經文有諸葛龐統等,武有五虎將等,確實實力不容小覷,諸葛出仕時水鏡先生司馬徽就說,諸葛亮得其主而不得其時,意思是當時的天下形勢曹操已經得了一多半,還有孫權據險而守,劉備要想翻盤奪取天下非常困難,諸葛亮曾經的規劃是,先奪取益州,據荊州,益州,兩路出兵。但後來東吳坐不住了,不能坐視劉備做大,奪取了荊州,後來劉備又發兵東吳,兩家打的空耗國力,讓已經擁有天下十三州其中九州的曹魏坐山觀虎鬥,發展壯大。戰爭打的就是經濟,在當時農耕文明時代,人口和糧食基本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而不是地盤多少,文臣武將多少,上幾個圖來看看:
-
6 # 凡損人者必將害己
歸根結底,在三國中,蜀國不論地盤,人口,賦稅,兵馬,錢糧,還是最弱小的,這不是一兩個能人能改變的差距,讓劉備與曹操換個位置,未必不能統一天下,
-
7 # 清風一語襲千城
軍師龐統身亡落鳳坡註定蜀漢完成不了統一大業,諸葛亮事無鉅細事必躬親是一位優秀的幕僚軍事,不可做一位統帥。漢高祖劉邦能統一霸業得遇在韓信,將全部的家當壓在韓信身上賭了一把!韓信也是從漢中出兵用障眼法聲東擊西的策略一鼓作氣拿下關中,這就是歷史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自古改朝換代得關中者得天下,曹魏陣營深知關中厲害關係重兵把守關中,坐鎮長安的將軍都是曹氏宗親,派自家人死守戰略要地方才安心。
劉備若能多活十年統一霸業是可能完成的,劉備統帥才能毋庸置疑,唯才是用任人唯賢,充分培養了蜀漢人才,前期蜀漢人才濟濟全是劉備的功勞。在漢中穩用魏延鎮守漢中擋住曹操伐蜀,若把魏延用作韓信圖關中事可成否為可期!做大事者都有賭性,劉備亦如此,在關羽被孫吳陣營殺害,劉備孤注一擲抓住師出有名之時機,帶著大部分家當伐吳,抱著必勝滅吳的心理,誰承想賭輸了還是慘輸而歸,差點自個也折了!在白帝城氣絕而亡,不得已才託孤諸葛亮,讓諸葛亮接手這爛攤子來打理。
穩健的性格促使諸葛亮在接下六伐關中都是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長安也是咫尺之遙近在眼前,同樣曹魏死守不攻步步撤退拖延時間,次次許昌的支援大軍如期趕來,十倍與蜀漢的曹魏大軍以兵力優勢又把丟失的地盤奪回來。諸葛亮要是採納魏延的聲東擊西閃擊長安的策略,給魏延一隊人馬拿下長安也未曾不可。凡事總要是試一試賭一賭,機會總是留給膽大的人
回覆列表
首先剛開始劉備沒根基,沒有穩定的地盤,當初在荊州都是借人家的,赤壁之戰後雖然劉備奪得啦益州地盤加上荊州實力大增,良將如雲,但戰爭拼的是整體實力,劉備的地盤大多時貧瘠之地,北伐也沒多大突破,三國鼎立以後,吳蜀因荊州歸還問題交惡導致關羽被殺,劉備大怒不顧諸葛亮的反對執意攻打吳國,才導致後來的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損失慘重,實力大減,劉備也病死在白帝城,壯志為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