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之亂是指北宋末年在浙江、江蘇一帶的一次民變。宣和四年(1122年),此次民變被北宋朝廷鎮壓。
失敗原因主要是農民侷限性,歷史上農民起義成功並建立政權的渺渺無幾,當時人民終歲勞苦,不得一飽,江浙地區還遭受花石綱的掠奪,而且北宋王朝對遼夏貴族歲奉財物,屈辱求和,但是天下還不至於民不聊生,起義不久,北宋朝廷立即呼叫15萬官軍南下圍剿,並下令停運花石綱,毫無作戰經驗的方臘面對南下的"精銳"官軍,屢屢被擊敗,後期方臘擁有20萬之眾也只能固守幫源洞,最終局勢並未向著方臘期望的方向發展,失敗也是必然了。
宋徽宗時,睦州青溪人方臘,原本是漆園主。相傳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事(一說在今淳安縣萬年鄉清溪幫源洞起事。)在漆園中誓師,指斥宋王朝罪惡,自號聖公,年號永樂,以巾飾為標誌,自紅巾以上分六等;分兵出擊,教徒蘭溪朱顏、吳邦、剡縣仇道人、仙居呂師囊、方巖山陳十四、蘇州石生、歸安陸行兒等也紛起響應;其後攻佔杭州、歙州等,建立了橫跨今日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東南震動,在當時危害極大;他擬劃江而守,漸圖進取,計劃十年內推翻宋朝。
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下令停運花石綱,又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
宣和三年正月,方臘派遣方七佛北上,與王稟的東路軍激戰,方七佛戰敗,退守杭州。二月方七佛部糧盡援絕,被迫退出杭州。三月方七佛再犯杭州,王稟與之戰於城外,又戰於桐廬,王稟連敗之。
杭州一戰,逆轉整個戰局。四月初二日,摩尼教教主鄭魔王被俘。童貫以中軍駐守杭州。此時方臘殘軍尚有二十萬,雖力戰而敗,逃入幫源洞,深據其中,官兵不敢入。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官軍發動總攻擊。王淵的裨將韓世忠,潛行清溪溪谷,生擒方臘,七月戊子,童貫俘方臘送往首都汴京,八月二十四日丙辰伏誅。
方臘之亂是指北宋末年在浙江、江蘇一帶的一次民變。宣和四年(1122年),此次民變被北宋朝廷鎮壓。
失敗原因主要是農民侷限性,歷史上農民起義成功並建立政權的渺渺無幾,當時人民終歲勞苦,不得一飽,江浙地區還遭受花石綱的掠奪,而且北宋王朝對遼夏貴族歲奉財物,屈辱求和,但是天下還不至於民不聊生,起義不久,北宋朝廷立即呼叫15萬官軍南下圍剿,並下令停運花石綱,毫無作戰經驗的方臘面對南下的"精銳"官軍,屢屢被擊敗,後期方臘擁有20萬之眾也只能固守幫源洞,最終局勢並未向著方臘期望的方向發展,失敗也是必然了。
宋徽宗時,睦州青溪人方臘,原本是漆園主。相傳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事(一說在今淳安縣萬年鄉清溪幫源洞起事。)在漆園中誓師,指斥宋王朝罪惡,自號聖公,年號永樂,以巾飾為標誌,自紅巾以上分六等;分兵出擊,教徒蘭溪朱顏、吳邦、剡縣仇道人、仙居呂師囊、方巖山陳十四、蘇州石生、歸安陸行兒等也紛起響應;其後攻佔杭州、歙州等,建立了橫跨今日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東南震動,在當時危害極大;他擬劃江而守,漸圖進取,計劃十年內推翻宋朝。
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下令停運花石綱,又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
宣和三年正月,方臘派遣方七佛北上,與王稟的東路軍激戰,方七佛戰敗,退守杭州。二月方七佛部糧盡援絕,被迫退出杭州。三月方七佛再犯杭州,王稟與之戰於城外,又戰於桐廬,王稟連敗之。
杭州一戰,逆轉整個戰局。四月初二日,摩尼教教主鄭魔王被俘。童貫以中軍駐守杭州。此時方臘殘軍尚有二十萬,雖力戰而敗,逃入幫源洞,深據其中,官兵不敢入。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官軍發動總攻擊。王淵的裨將韓世忠,潛行清溪溪谷,生擒方臘,七月戊子,童貫俘方臘送往首都汴京,八月二十四日丙辰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