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清伊
-
2 # 仝魚兒
不要質疑“養兒為防老”這句話。不孝子孫多的去了,但孝順孩子也數不勝數。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孝基本也是真實的,本就是禮儀之邦孝順兒女還是主旋律。
什麼事情都是相互的,首先自己要做得正行得直,對孩子好。將來孩子才會以你為榜樣,對父母好。養兒防老才會一直傳承下去。
-
3 # 和我一起創業的人們
孝順和養老不是一回事?有那個心沒有那個時間和能力!養老是個系統的問題!我們作為個體要做這件事很難!不要說你可以!有你哭的時候!很多事情用道德去要去自己很累!不要虛偽的活著!清醒很重要!
-
4 # 乙之白話
養兒為防老是華人自我欺騙自我療傷的一個笑話。
說說我的姥姥姥爺。
姥姥姥爺有7個孩子,5個女兒兩個兒子。
從我記事起,老兩口在村子裡的北地裡蓋了兩間房,居住在那裡。
小的時候不知道那叫淒涼,還以為那叫浪漫。
姥姥姥爺屋前屋後種滿了菜和花,他們大概是特別熱愛生活的人,小日子過的井然有序。
直到我讀初中的時候,姥姥忽然中風,從此行動不便,不能自理。這個時候,大兒子兒媳毅然決然不認父母,之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矛盾。
二兒子兒媳就是不理他們不管他們,但不至於翻臉,因為二兒子和兒媳婦跟我的爸媽是換親,權衡利弊。
此後,不能自理的外婆開始了長達五六年在4個女兒家輪流過日子的場景。最小的小姨遠嫁他鄉,不能照顧外婆。
外公也結束了跟老伴相依為命的日子,開始自己燒鍋做飯。
外公不想給女兒家添麻煩,一直一個人獨居在他的兩間小房子。
有一年的冬天的半夜,外公的鄰居給我的父親打電話,說聽到姥爺在屋子裡疼得呻吟,我父親趕緊叫了一輛車,把姥爺送到了縣城的醫院。
聽說是胃上的病,姥爺的二兒媳婦說,一個人偷吃好吃的,咋沒把他吃死。
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能有什麼好吃的呢,可以想象,大部分時間一定是飢一頓飽一頓。
五個女兒湊錢給姥爺看病,在醫院輪流值班的是女婿女兒外孫,兒子孫子一個都沒有出現。
本來都搶救回來了。
有一個醫生,跟姥爺老天,說你這老年級人,沒有兒子嗎?咋來的都是女婿外甥。
姥爺聽了,大牴觸動了心底的悲哀,趁陪護的表哥睡著的時候,把自己的氧氣管拔掉,把傷口撤壞,去世了。
那個時候我姥姥在我家輪著,一直盼望著姥爺能來看她,最後還是沒有等來。
最後姥姥沉默了,根本就不問姥爺為什麼不來看她,她知道等不到了。
後來有一年的年關,姥姥又輪到我們家,我奶奶說姥姥不能在我們家過年,喊了幾回,我姑姑和舅舅把姥姥接回去了。
然後大年三十的時候,傳來訊息,姥姥去世了。
走的時候明明能吃能喝,為什麼就這樣去時了呢?
老人的後事依然是幾個閨女湊錢辦的。
我不知道姥姥姥爺有沒有後悔過,這一生,這樣過。
也不知道這樣的事是個例還是普遍。
我始終覺得,養老金或一套升值的房子,比任何子女給的養老安全的多。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仍然會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因為這份愛是傳承,是責任,是不求回報,而不是投資。
-
5 # 愉快的獨行者
時代不同,這句“養兒為防老”經常被質疑,為什麼呢?
過去人們都是生活在出生地,圍繞在父母身邊,等父母老了,既使沒錢給父母,也都能照顧周到;現在不比以前了,大多數子女長大成人都跑到外地工作,一年回來幾天,或者不回,想把父母接到身邊吧,又達不到哪個條件,只好寄點錢回家,儘自已的努力讓父母生活好一點,遇到父母有事了,個個都奔回家,這就是老有所託,精神和物質的寄託,有子女的盼頭,也是子女對父母的孝順,這是新時代“養兒為防老”的現象。
-
6 # 濃墨染青城
"養兒為防老″這句話傳承了很多年,如今的現實中還是成立的。
本來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烏鴉還知反哺之意,羊羔還跪報乳恩,人類當然更要孝順父母了。當然,也有一些不孝子孫,畢竟是極少數,這些極少數的人將會在別人唾罵和譴責聲中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有句話說的好,養兒方知報娘恩。我們辛辛苦苦,小心翼翼地養育自已的孩子,視孩子如寶貝,捧在手心怕丟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還時常感嘆養孩太難了,但我們想過沒有?父母養我們容易嗎?我們是不是也在父母的千寵愛萬呵護下長大成人?
養兒為防老的美德希望傳承下去,讓孩子有孝心,懂感恩!讓父母們能暖心地放心地安度晚年!
-
7 # 悠悠採荷
養兒防老,是古代和舊社會人們的生育觀。那個時候,生產力水平低下,機械化程度不高,以體力勞動和手工作業為主,男性在生產活動中是主要勞動力。再加上宗族勢力的因素,男性多的家庭,在宗族中有更多話語權和執行力。因此,生兒子,不僅僅是接續香火,更重要的是提高家庭的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多子家庭和無子家庭相比,生活質量有著明顯的差距。
另一方面,在過去,社會保障體系極不健全,老有所養一直是個大問題。老年人因年齡和健康原因退出生產活動之後,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基本上全靠兒女們供養。女兒出嫁後,便成了別人家的人,很少能照顧老年父母的生活。兒子就成為了絕大多數人年老後的依靠。所以,養兒為防老,多子多福的觀念也就形成了。
現在,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健全,老年人退休後有養老金,在經濟上對子女的依賴性明顯減弱。以養老院、老年公寓為代表的社會養老機構也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從中國的現狀來看,老年人的養老金水平普遍偏低,社會養老機構從數量上或服務水平上,還不能夠滿足老年人的需要。所以,居家養老仍然是主流。
儘管男女權利平等,已經得到了法律的確認。但是在民間,多數老年人仍然願意把財產讓兒子繼承,並和兒子共同生活,或者主要依靠兒子贍養的現象較為普遍。因此,養兒防老的觀念和格局在短時期內不會有明顯的改變。
-
8 # 汴京看客
中國傳統文化中,養兒防老的觀念流傳深遠,我養你小,你養我老。多少年來,中國的養老模式也一直是這樣的。
如今的現實中,養兒防老的觀念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養老模式的多元化,養兒防老已經不在是唯一的選擇了。
父母養大孩子,是責任,是愛心,不必要把養老的義務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孝順,對父母照顧有加,是老人的福氣。孩子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給父母養老,也不必要道德指責。
現在的孩子生活工作壓力大,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兩人面對四位老人甚至還有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壓力山大。他們要賺錢養家,撫養孩子,已經很辛苦勞累,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照顧父母和其他老人了。要求他們養老,勉為其難,不現實,不好實現。
我們這一代人註定是改變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的一代人。主觀上是心疼獨生子女的孩子,客觀上是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
自己養老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經歷過大半輩子的坎坷磨難,有心理承受能力,也有許多選擇。
還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親戚一起養老,熟悉,熱鬧,互相照顧,不寂寞,不孤獨,讓晚年生活更加豐富。
這些年流行的候鳥式養老也是可以嘗試的。冬天去南方,躲避嚴寒;夏天去北方避暑,有利於身體健康,享受氣候的便利。
最後一個選擇就是去養老院,靠自己的積蓄,靠別人的護理,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人總是要老的,總有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為了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為了自己獨立,自尊的心理訴求,自己養老,讓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慢慢淡化。也期待國家和社會對養老問題給於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法,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變成現實。讓養老不再成為一個難題。
願天下的老人都有一個幸福溫馨的晚年。
-
9 # 北京玲姨
養兒防老這句話是多少年流傳下來的,但是現在有點行不通了。
現在每家都是一個孩子,而且現在工作壓力都大,競爭激烈,年輕人生存也不容易,而且現在的孩子也不像我們這一代人對父母的態度,可以說我門這一代是孝敬父母的最後一代,我們的父母是幸運的,有孩子們照顧伺候,到我們這一輩就難說了,現在的孩子很難指望的上,就算他有那個心,也沒那個力,最多也就花錢給你僱個保姆伺候你,也不可能天天在你身邊照顧你,因為他們工作都忙,以後退休也延遲了,我們恐怕也等不到他們退休就走了,所以說,自己要做好規劃,一個是把身體搞好,一個是多存錢,以後老了有保障,不能完全指望孩子,養老要靠我們自己。
時代在變化,以前的一些老話現在都行不通了,我們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和潮流,做一個獨立,自主,自立的老年人,不給孩子添麻煩,不給社會添麻煩。
-
10 # 青青雜談qqzt123
養兒為防老,現實中還是成立的。畢竟是親人嘛,做兒女的平常可能忙一些,有太多的自己的事情,比如工作呀,照顧自己的小家和自己的孩子呀,還有外面的應酬等等。慶幸我們所處的時代,開啟手機問候老人,還可以影片聊天,彌補了不少的缺憾。
但是老人們真要遇到事情尤其身體出現問題兒女們會衝到老人面前的,掛號掃碼租輪椅或者找認識的大夫,倘若需要住院兒女們也會輪流陪護的。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個人覺得,將來我們也有老的那一天,面對獨生子女,我們不會給他們添太多的負擔,醫保社保都有,注意保養身體,鍛鍊身體,讀讀書看看電視,疫情過後旅旅遊,孩子看著你們健康快樂孩子們也欣慰。
對了,等真的老了走不動了就去敬老院吧!咱們國家的敬老院建的越來越好了呢!
回覆列表
怎麼不成立,我是女兒,今年領著父親全身衣服買一遍,買了洗衣機等,平常高血壓,基本我定時操心帶他檢查身體,買藥。老了當然會孝敬伺候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