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硯武

    趙構是昏庸還是明君。

    不認同趙構建立了南宋這個說法。因為南宋朝廷的建立,是北宋滅亡之後,官員們為避免成為喪家之犬,他們需要抱團取暖;抗戰派需要一面旗幟,用以號召抗金力量;而趙構有著宋朝的皇子身份,所以大家擁立了趙構為皇帝。這些職業官僚之所以容納抗戰派,倒不是他們決心要抵抗金人入侵,他們只是需要軍隊保證他們的安全,大家需要建立一個組織共抗風險,南宋朝廷就是這種情形下的產物。

    趙構得到這個機遇,是因為金兵包圍了開封,宋欽宗派他去召集天下兵馬勤王援助開封,並且給了他一個兵馬大元帥的頭銜。而趙構帶著這個頭銜東躲西竄,一直到開封陷落,徽欽二宗被俘,整個皇族無論男女都被押往五國城,趙構都沒有出現在開封城下。

    史籍中記載有一段關於趙構在金營中的表現,金兵包圍開封時,趙構自請前去,在金營表現的非常勇敢,完全是一副威武不能屈的形象,完全顛覆了我對趙構的看法。這是那個被金兵從中原追到大海,把生育能力都嚇丟了的趙構嗎?

    作為副元帥的宗澤開始召集軍隊,收編各地自發組織起來的義軍,鞏固了開封城防後,開始四面出擊收復失地,與金兵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並多次擊敗金兵的進攻。宗澤上書達24次要求北伐,也未能打動逃跑意志無比堅定的趙構,宗澤只能帶著無限遺憾去世。

    作為皇帝,趙構應該到開封主持大局,因為開封是國都,是宋朝的象徵,趙構入駐開封,就是向全天下宣告是宋王朝沒有滅亡,這會極大鼓舞軍民的抗金士氣。但趙構卻死活不願意到開封主政,他一直在逃跑或者研究怎樣逃跑。

    宗澤去世之後,趙構派杜充接替東京留守,自己躲在遙遠的地方。杜充對義軍採取排除異己的打壓政策,不斷進攻各地義軍,終於逼得張用成為流寇,王善投降了金國,抗金力量被極大削弱,宗澤苦心經營的開封城防被杜充搞得土崩瓦解。當金兵再一次發起進攻時,杜充毫不猶豫的決開了黃河,淹死平民幾十萬,瘟疫又死了上百萬,無數難民無家可歸。

    放棄開封造成了嚴重後果。放棄大量國土,也等於放棄了大量人民,金人在進攻時再也不需要顧忌開封,也切斷了南宋與河東河北義軍的聯絡。更嚴重的是,等金人在這些地方紮下根基,將來再想收復必將付出更大的代價。岳飛曾苦苦勸告杜充:“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但趙構已然決定放棄,也從來沒想過要收復,他現在只考慮逃命,只考慮怎樣保證自己的安全。就這樣,宗澤千辛萬苦經營成果毀於一旦,第一次復國的機會被趙構毫不猶豫的放棄。

    趙構沒心管這些,他只專注於逃亡,他一路逃過長江,逃進大海。他被嚇破了膽,連生育能力都嚇沒了。為了讓金人放過自己,他給金國寫信,哀訴自已的窘迫,“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請求金朝統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

    這樣的搖尾乞憐,哪還像是一位帝王?哪還有一丁點尊嚴?

    這是那個在金營中無所畏懼的趙構嗎?在金營中直面敵人都無所畏懼,被追趕卻被嚇丟了效能力,這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段記載的真實性

    在乞求無果的情況下,迫不得已開始任用堅持抗戰的岳飛,吳玠,韓世忠,張浚等人,他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一退再退,終將無路可退。哪怕和談投降,也是要有資格的。對方佔盡優勢的時候,又怎會坐下來跟你和談?

    要不要收復失地另說,哪怕為了自保也得用他們。

    在岳飛吳玠韓世忠堅決抵抗下,金軍在各個戰場都遭遇了失敗,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在岳家軍打擊下,金兀朮倉皇逃離了開封,北方義軍已經準備好了隨時策應,金軍將領已經決定岳飛一到便即歸降。金國已經無力再將戰爭進行下去,這種形勢下,乘勝追擊,必將長驅直入,收復失地,輕取幽雲,直搗黃龍都是指日可待。岳飛已經看見了勝利的曙光,舉國振奮。

    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一統的強盛王朝就要出現了。

    南宋的軍力對金軍已是碾壓之態,就連草包將軍張俊都能跟金兵正面對抗了,更別提讓金兵聞風喪膽的岳家軍了。

    岳家軍強大已經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多次對決都是正面碰撞,完全就是實力碾壓,連戰術都不屑用。

    號稱當時最強大騎兵的金兵在他們面前屢屢敗北,聞風散膽。“女真不過萬,過萬無人敵”,“柺子馬”、“鐵浮屠”,都是浮雲。

    但趙構卻拼命踩住了剎車。

    漢民族失去了再次強大的戰略機遇,一直偏安到亡國,直到崖山。趙構解除了所有抗戰派將領的軍權,然而依然不能徹底放心,最後,他和秦檜又害死了岳飛。

    岳飛死後,趙構和秦檜開始大力清除朝內抗戰派力量,岳飛韓世忠的軍隊都被肢解。以致到了宋孝宗準備北伐時,已經基本無可用之將。

    宋史上居然把趙構和劉秀相提並論,也真是厚顏無恥。劉秀昆陽之戰幾千人擊敗王莽軍百萬,趙構上過戰場嗎?劉秀用12年的時間統一了國家,光復漢室,陸續消滅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了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漢朝實現了光武中興。反觀趙構,兩次放棄了收復的機會,自毀長城,苟且偷安,完全就是毫無心胸格局的一介小人。

    明君的判斷標準,是看他是否維護了國家統一,是否維護了民族利益和尊嚴,是否關愛百姓,是否任用賢臣,而趙構,又符合哪一條?把這樣的人捧成明君,非蠢即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才是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