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旱作農業就是在降雨量不足,沒有灌溉的條件下,依靠自然降水進行的農業生產。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及其他農業生產。旱作農業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降水量的多少能被利用(%)】和利用效率【每毫米降水可生產多少產物(kg/mm.畝)】。
旱地佔中國總耕地面積的50%左右。 特點:
1、降水量不足(年降水250~600mm的地區),降水時空分佈不均,7、8、9三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包括溼潤偏旱區、半乾旱區和半乾旱偏旱區。
2、土地資源多,光熱資源豐富。人均佔有耕地面積大(北方旱區人均耕地0.2-0.7hm2,全國0.09hm2)。光能資源豐富(蘭州全年日照時數為2607.6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為59%,成都1228.3小時,28%,年太陽總輻射量在59.5×108/m2(蘭州),生長期內≥0℃的總輻射量在42-50×108/m2(西北)。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光照豐富、農業生產潛力大。土地多,有利於調整種植結構和種養結構,光熱資源豐富可一年多熟,水是影響旱作農業區光、熱、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限制因素。
3、農業生產水平低。灌溉農業區糧食總產佔全國糧食總產的70%,旱作區佔30%(面積佔50%),其中,北方旱作區糧食總產佔全國糧食總產的24%(面積佔40%)。說明旱作區生產的糧食主要來自北方旱作區,同時也說明北方旱作區單產低,潛力大。
北方旱作區人均佔有糧食245.2kg,低於全國375.0kg的水平(1993年),是糧食調入區。
問題: 1、蒸發量大,水分利用率低。
2、土地貧瘠,水肥俱缺。有機質含量1%左右,物質能量投入低。
3、農作物結構不合理,種植結構單一。
4、水土流失嚴重。
5、農業生產水平低。
雨養農業:指單純依靠天然降水的農業生產。它不僅出現在半乾旱或半溼潤易旱區,而且也出現在雨量充沛的溼潤地區。根據雨量的多少和農作物生長期吻合程度,雨養農業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溼潤區易澇雨養農業(雨量過多,需要排澇);二是適宜雨養農業;三是旱作雨養農業。旱作農業僅是雨養農業的一種。
概念:旱作農業就是在降雨量不足,沒有灌溉的條件下,依靠自然降水進行的農業生產。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及其他農業生產。旱作農業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降水量的多少能被利用(%)】和利用效率【每毫米降水可生產多少產物(kg/mm.畝)】。
旱地佔中國總耕地面積的50%左右。 特點:
1、降水量不足(年降水250~600mm的地區),降水時空分佈不均,7、8、9三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包括溼潤偏旱區、半乾旱區和半乾旱偏旱區。
2、土地資源多,光熱資源豐富。人均佔有耕地面積大(北方旱區人均耕地0.2-0.7hm2,全國0.09hm2)。光能資源豐富(蘭州全年日照時數為2607.6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為59%,成都1228.3小時,28%,年太陽總輻射量在59.5×108/m2(蘭州),生長期內≥0℃的總輻射量在42-50×108/m2(西北)。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光照豐富、農業生產潛力大。土地多,有利於調整種植結構和種養結構,光熱資源豐富可一年多熟,水是影響旱作農業區光、熱、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限制因素。
3、農業生產水平低。灌溉農業區糧食總產佔全國糧食總產的70%,旱作區佔30%(面積佔50%),其中,北方旱作區糧食總產佔全國糧食總產的24%(面積佔40%)。說明旱作區生產的糧食主要來自北方旱作區,同時也說明北方旱作區單產低,潛力大。
北方旱作區人均佔有糧食245.2kg,低於全國375.0kg的水平(1993年),是糧食調入區。
問題: 1、蒸發量大,水分利用率低。
2、土地貧瘠,水肥俱缺。有機質含量1%左右,物質能量投入低。
3、農作物結構不合理,種植結構單一。
4、水土流失嚴重。
5、農業生產水平低。
雨養農業:指單純依靠天然降水的農業生產。它不僅出現在半乾旱或半溼潤易旱區,而且也出現在雨量充沛的溼潤地區。根據雨量的多少和農作物生長期吻合程度,雨養農業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溼潤區易澇雨養農業(雨量過多,需要排澇);二是適宜雨養農業;三是旱作雨養農業。旱作農業僅是雨養農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