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不同,立場自然不同。從大的歷史視角看王安石變法是有進步性的。但在當時的司馬光等人來看王安石變法太激進了。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其時大官僚、大地主的兼併和剝削越來越嚴重,民不聊生,農業凋敝,田賦稅收沒有保證,相反,政府的財政支出卻因為冗官冗軍成倍增加,財政危機已經威脅到了北宋王朝的生存。對於這一切,年輕的北宋皇帝有著極其強烈的改革願望。而在同一時間,隱居近三十年的王安石在多位當世名臣(包括司馬光、蘇軾)的引薦下被詔知江寧府,開始踏入仕途。神宗無比地堅信,銳意圖新的王安石是他變法的不二選擇。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提為參知政事,在神宗的支援下開始施行新法。但由於自身的不完善,原本旨在富國強民的新法反而幫了腐敗的忙對一般民眾的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成為貪官汙吏擾民害民的工具。變法並沒有迅速改變大宋朝極貧積弱的局面,反而因為見證了變法所引起的諸多苦難,北宋的精英分子們開始攻擊新法。其中最關鍵的是司馬光對於變法態度的轉變。由於目睹了新法擾民害民的情況,司馬光站到了王安石的對立面,開始反對變法。這讓王安石相當的痛苦,因為他一直非常敬重司馬光,與其私交甚篤,品行相投,把他視做改革的親密夥伴。不過這依然沒有改變王安石變法的決心。平心而論,王安石是一位出色文學家、思想家,但他並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熙寧變法是一次偉大的改革,但它也沒能扭轉北宋極貧積弱的局面,其積聚的基金,也不過成了徽宗皇帝揮霍的資本。於是有人認為王安石變法加速的北宋的滅亡,並斷定如果沒有王安石變法‘北宋至少還能苟延四十年。但這些說法都太過片面,北宋是由於金人南侵造成的,與王安石變法無關。而王安石為改變大宋朝的頹勢,鞠躬盡瘁,他無愧於一代偉人的稱號,王安石變法,也絕對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絕對偉大的改革!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偉大史學家,他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的編輯者。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步人仕途後的司馬光仍然潛心學習,力求博古通今,他通曉音樂、律歷、天文、數學,而對經學和史學的研究尤其用心。 當時北宋建國近百年,己出現種種危機,具有濃厚儒家思想的司馬光,以積極人世的態度,參與政事,力圖拯救國家。 1·直諫忠臣 司馬光秉性剛直,在從政活動中亦能堅持原則,積極貫徹執行有利於國家的決策方略。而在舉薦賢人、斥責奸人的鬥爭中,他也敢觸犯龍顏,寧死直謀,當廷與皇上爭執,置個人安危於不顧。 2·高謀遠略 司馬光經常上書陳述自己的治國主張,大致是以人才、禮治、仁政、信義作為安邦治國的根本措施。他曾說修心有三條要旨:仁義,明智,武略;治國也有三要旨:善於用人,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司馬光的這一主張很完備,在當時有一定積極意義。
視角不同,立場自然不同。從大的歷史視角看王安石變法是有進步性的。但在當時的司馬光等人來看王安石變法太激進了。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其時大官僚、大地主的兼併和剝削越來越嚴重,民不聊生,農業凋敝,田賦稅收沒有保證,相反,政府的財政支出卻因為冗官冗軍成倍增加,財政危機已經威脅到了北宋王朝的生存。對於這一切,年輕的北宋皇帝有著極其強烈的改革願望。而在同一時間,隱居近三十年的王安石在多位當世名臣(包括司馬光、蘇軾)的引薦下被詔知江寧府,開始踏入仕途。神宗無比地堅信,銳意圖新的王安石是他變法的不二選擇。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提為參知政事,在神宗的支援下開始施行新法。但由於自身的不完善,原本旨在富國強民的新法反而幫了腐敗的忙對一般民眾的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成為貪官汙吏擾民害民的工具。變法並沒有迅速改變大宋朝極貧積弱的局面,反而因為見證了變法所引起的諸多苦難,北宋的精英分子們開始攻擊新法。其中最關鍵的是司馬光對於變法態度的轉變。由於目睹了新法擾民害民的情況,司馬光站到了王安石的對立面,開始反對變法。這讓王安石相當的痛苦,因為他一直非常敬重司馬光,與其私交甚篤,品行相投,把他視做改革的親密夥伴。不過這依然沒有改變王安石變法的決心。平心而論,王安石是一位出色文學家、思想家,但他並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熙寧變法是一次偉大的改革,但它也沒能扭轉北宋極貧積弱的局面,其積聚的基金,也不過成了徽宗皇帝揮霍的資本。於是有人認為王安石變法加速的北宋的滅亡,並斷定如果沒有王安石變法‘北宋至少還能苟延四十年。但這些說法都太過片面,北宋是由於金人南侵造成的,與王安石變法無關。而王安石為改變大宋朝的頹勢,鞠躬盡瘁,他無愧於一代偉人的稱號,王安石變法,也絕對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絕對偉大的改革!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偉大史學家,他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的編輯者。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步人仕途後的司馬光仍然潛心學習,力求博古通今,他通曉音樂、律歷、天文、數學,而對經學和史學的研究尤其用心。 當時北宋建國近百年,己出現種種危機,具有濃厚儒家思想的司馬光,以積極人世的態度,參與政事,力圖拯救國家。 1·直諫忠臣 司馬光秉性剛直,在從政活動中亦能堅持原則,積極貫徹執行有利於國家的決策方略。而在舉薦賢人、斥責奸人的鬥爭中,他也敢觸犯龍顏,寧死直謀,當廷與皇上爭執,置個人安危於不顧。 2·高謀遠略 司馬光經常上書陳述自己的治國主張,大致是以人才、禮治、仁政、信義作為安邦治國的根本措施。他曾說修心有三條要旨:仁義,明智,武略;治國也有三要旨:善於用人,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司馬光的這一主張很完備,在當時有一定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