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65375850720

    這個問題在知乎見過,我覺得肯定比我說的好,摘過來分享一下。

    如下:

    浮躁,不是慾望太強,而是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麼。

    有很多雞湯類的回答,很不錯,很雞湯。

    也很多回答都說,多讀書,多做事。當然多讀書多做事都是好事,但對於解決浮躁的問題,沒有任何作用。

    但是如果我們抬眼看看周圍的世界,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是讀書多的人就不浮躁,做事多的人就不浮躁。程式猿們想著跳槽創業,教授們想著出書,上電視,甚至在網路上出名。而買菜的小販們在市場上一分錢一分錢地斤斤計較,哪一個更浮躁呢?

    其實,浮躁,拖延症,這些心理問題應該算是現代人,特別是受過一定教育的人的通病。

    我們不應該只用雞湯來治療心理疾病,也不能用所謂的行為糾正來治療心理疾病,就像我們不能只用退燒藥來治療炎症一樣,我們必須認識到導致這種行為現象的心理深層原因,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我認為,浮躁,拖延症這些心理問題的深層原因是統一的:選擇綜合症。

    當一個人沒有面對選擇的時候,他不可能浮躁。

    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出生自農村的孩子,他的選擇只有兩個,努力上學,或者回家種地。甚至他連這樣的選擇都沒有,他只能根據家裡的經濟條件,走上其中的一條路。

    而另一個城裡的孩子,父母給他的選擇是當畫家?當音樂家?當運動員?當科學家?於是在課外興趣班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大多數最終一事無成,還是走上了高考的路。而課外興趣班呢?除了花了父母一筆錢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大家可以環顧一下身邊的人,看看是不是有這樣一個特點:選擇更多的人,更浮躁。

    我來舉一個簡單的浮躁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浮躁跟選擇綜合症之間的關係:

    星期一下班了,我覺得我好胖,於是我去跑步了。

    星期二下班了,今天心情不好,我決定先吃飯後去跑步,然後跑步的時候覺得不舒服,於是不跑了。

    星期三下班了,我想朋友了,於是拉上狐朋狗友大吃了一頓,晚上吃的太飽不去跑步了。

    星期四下班了,今天電影很好,看完太晚,不跑步了。

    星期五下班了,上了一星期班了,約會去也!

    第二個星期一,一稱體重,呵呵,“跑步不適合我,我堅持不下來。不跑了。”

    其實不是跑步不適合你,而是除了跑步之外你有太多的選擇了。

    最重要的一點,浮躁不是因為你沒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是因為有太多的干擾資訊,導致你不能做出具有連貫性的,正確的選擇。

    我認為,浮躁,拖延症,選擇綜合症不是錯

    我相信大多數人,包括題主和我看到的所有答主在內,都把浮躁,拖延症當成了一種錯誤。但是我認為這是不對的。

    人類學家認為,我們的祖先在20萬年前進化成智人(現代人類)以後,腦容量就沒有明顯的增長。

    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個沒有變化的大腦所要處理的問題,則是在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飛快增長。

    如果把大腦看作一臺電腦的話,我們的CPU還是20萬年前的CPU,硬碟也還是那塊吱吱作響的硬碟,而輸入,則已經從手動鍵盤滑鼠,變成了光纖直接輸入。

    人類的大腦需要進化了。

    怎樣解決浮躁和拖延症?

    如果你接受我的觀點,那麼,我們現在就可以清晰地整理出拖延症的幾個根本原因:

    1 腦子不夠

    2 資訊太多

    3 選擇太多

    4 資訊對選擇過程造成了干擾

    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這四個原因上來解決。

    1 腦子不夠 這個可能是不太好解決了,如果哪位朋友解決了這個問題麻煩告訴我一聲,我幫你申請諾貝爾醫學獎,不收中介費。

    2 資訊太多 很多樓上的解決方案都是針對這個的。好好讀一本書啦,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啦,等等。這個肯定有用,但是面對這樣飛速發展的世界,你真的想閉門造車麼?因此我認為,切斷外界資訊源可以作為一個輔助的手段,比如說心裡太混亂的時候,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但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除非你打算隱居。

    3 選擇太多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自己進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暗示,暗示自己除了正確的選擇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不要去考慮其他的任何選擇。有時候我堅持跑步就是靠這個方法。

    但是事實上所謂的選擇其實是一個假象。只要有選擇存在,就說明兩個選項是不同的。既然是不同的,就說明這兩個選項有好壞之分。當然,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價值取向來說,哪個選項更好也是不一定的,但是,對於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環境下,只有一個最優的選項。即使受到我們的知識,情緒,性格的侷限,我們無法分清哪一個是最優選項,不代表這個最優選項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的問題並不是選擇太多,而是面對龐雜的資訊無力處理的我們,無法找到我們自己的最優選項。

    看到別人炒股賺了錢,但不去考慮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從股市賺錢。

    看到別人創業成功,卻不去考慮自己是不是適合去獨立創業。

    太多的資訊,給我們帶來了面對無數選擇的假象。也讓我們變得“浮躁”。

    4 資訊對選擇過程造成了干擾 好吧,我承認,寫前面三個“解決方案”只是為了推銷現在的這個想法。

    有一句英語格言:You do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but if you try sometime, you get what you need.

    面對紛繁的資訊,人會有無數的慾望。就像廣告,無時無刻不在試圖告訴你你想要什麼。但是你應該用時間去思考,你需要什麼。明白自己的目的,就有了解決方案,然後從中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案。

    聽上去會有些強迫症,但是歸根到底,面對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找到自己最深層次的需要。

    不是慾望太強,而是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麼。 來自職Q使用者:小北京:最近缺關注? 因為總有些二逼大人自己吃飽了,跟孩子們來一句先吃吃苦總有一天熬出頭的。指的工資少還事多的公司。自己都養不活怎麼安穩下來。 來自職Q使用者:杜先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希臘旅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體驗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