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掉眼淚的冠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犯錯。在校期間孩子犯了錯,老師發現後就會進行批評教育,還會和家長交換情況,讓學校、家庭聯手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但有些家長在對待老師批評孩子的問題上存在誤區。誤區一:滿不在乎型一天小華的媽媽來學校接兒子,班主任王老師把小華最近偷偷去網咖打遊戲的事告訴了她,小華媽媽聽了後大大咧咧地說:“王老師,學校不是還要求孩子學電腦嗎?上網打遊戲不也能開發他的智力?”王老師趕忙向小華媽媽分析上網成癮的危害。小華媽媽打斷老師的話說:“我家的孩子我知道,偶爾玩玩沒事,他不會成癮的,老師你隨他去吧。”小華媽媽的態度是典型的滿不在乎型。王老師把情況告訴小華媽媽,本希望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小華的工作,讓小華從此遠離網咖,但小華媽媽的態度卻讓王老師為難。像小華媽媽這樣對老師的批評滿不在乎的家長不在少數,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玩得高興、成績好,其他的都可以不管;有的家長甚至認為老師對孩子的批評是小題大做。誤區二:簡單粗暴型小林在班上成績優秀,但他就是喜歡欺負其他同學,暴力傾向嚴重。班主任多次找他談話,他認錯的態度很好,可事後沒多久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老師也拿他沒辦法。一天他因為一點小事與同桌打了起來,把同桌的頭打破了。班主任打電話叫來小林爸爸,協商解決問題。小林爸爸聽完事情的原委後,當著班主任的面打了小林三個巴掌。小林爸爸出生於70年代初,高考時未能鯉魚跳龍門,於是他把自己曾經的夢想寄託在兒子身上。他對小林的要求非常嚴格,小林只要有出格的行為,就劈頭蓋臉一頓打。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在孩子受到老師批評後會暴跳如雷,對孩子非打即罵。其實,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可能會暴力傾向嚴重———他們受父母行為影響,容易用極端方式解決問題!誤區三:盲目護短型曉霞老師的班上經常少東西,不是張三沒了文具,就是李四少了零花錢。曉霞老師對此無計可施,體育老師主動請戰,埋伏在教室對門。三天後,終於發現有人趁做操時間摸進了教室,體育老師立刻衝過去,卻發現這個人竟然是本班的勞動委員小軍。曉霞老師當即找小軍談話,小軍爽快地認了錯並寫了檢查。當曉霞老師與家長交換情況時,小軍爸爸卻不承認孩子偷東西,說是老師逼的,甚至找到校長要求追究曉霞老師的責任!筆者和曉霞老師曾是同事,當時小軍承認偷拿同學的東西,並把偷拿的東西上繳給了曉霞老師。可小軍的父親為了所謂的面子就是不承認,還向老師興師問罪。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行為的家長,他們平時對孩子嬌生慣養,很少批評孩子,在孩子捱了老師的批評後,不問對錯,一味與老師爭執,甚至還幫著孩子說話,責怪老師!建議:1、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批評是一種教育方式,是老師認真負責、履行職責的表現。合理的賞識可以給學生極大的促進,恰如其分的批評也能促使學生改正錯誤。家長對學校、老師的各種教育舉措,不要斷然排斥,應給予足夠的支援和關心。2、維護老師的威信有些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貶低老師:孩子犯了錯,怪老師處理方法不當;孩子成績差,怪老師不認真教;孩子評不上“三好學生”,怪老師偏心……這些言行對老師的威信產生不良的影響。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全面客觀地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認真聽取老師的意見,積極支援、配合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自覺維護老師的威信。3、積極理性的引導由於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孩子在校表現各不相同。同樣,不同的教師對同樣事件的處理方法會不同,批評學生的方式也不同。比如,有的老師批評學生時語氣和緩,有的語氣嚴厲;有的老師喜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進行教育,有的老師習慣私下批評……如果老師存在教育方法問題,家長也不宜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的不是,而是要淡化老師的批評方式,強化老師的批評目的。如果老師批評錯了,家長應冷靜下來,不僅要聽孩子的陳述,也要向其他同學和老師瞭解情況,並及時和老師交換意見,切不可在孩子面前發洩自己對教師的不滿。對於孩子的一些小錯誤小毛病,老師批評後,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找老師溝通,向老師承認錯誤,強化印象,避免再犯類似錯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和你閨蜜吵架了,你該如何挽回你們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