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5432797258

    社會的資訊化,亦既是資訊社會。資訊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一個新階段。資訊化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等先進技術基礎上產生的。資訊化使人類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獲得並傳遞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將提供給人類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進全球各華人們之間的密切交往和對話,增進相互理解,有利於人類的共同繁榮。資訊化是人類社會從工業化階段發展到一個以資訊為標誌的新階段;資訊化與工業化不同。資訊化不是關於物質和能量的轉換過程,而是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轉換過程;在資訊化這個新階段裡,人類生存的一切領域,在政治、商業,甚至個人生活中,都是以資訊的獲取、加工、傳遞和分配為基礎。  資訊化是從有形的物質產品創造價值的社會向無形的資訊創造價值的新階段的轉化,也就是以物質生產和物質消費為主,向以精神生產和精神消費為主的階段的轉變。有人把資訊化歸納為"四化"和"四性"。  (1)資訊化的"四化":  ▲智慧化。知識的生產成為主要的生產形式,知識成了創造財富的主要資源。這種資源可以共享;可以倍增;可以"無限制的"創造。這一過程中,知識取代資本,人力資源比貨幣資本更為重要。  ▲電子化。光電和網路代替工業時代的機械化生產,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不再是工廠化的機器作業。有人稱之為"柔性生產"。  ▲全球化。資訊科技正在取消時間和距離的概念,資訊科技及發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程序。隨著因特網的發展和全球通訊衛星網的建立,國家概念將受到衝擊,各網路之間可以不考慮地理上的聯絡而重新組合在一起。  ▲非群體化。在資訊時代,資訊和資訊交換遍及各個地方,人們的活動更加個性化。資訊交換除了社會之間、群體之間進行外,個人之間的資訊交換日益增加,以至將成為主流。  (2)資訊化的"四性":  ▲綜合性。資訊化在技術層面上指的是多種技術綜合的產物。它整合了半導體技術、資訊傳輸技術、多媒體技術、資料庫技術和資料壓縮技術等;在更高的層次上它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的整合。人們普遍用synergy(協同)一詞來表達資訊時代的這種綜合性。  ▲競爭性。資訊化與工業化的程序不同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資訊化是透過市場和競爭推動的。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競爭是資訊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滲透性。資訊化使社會各個領域發生全面而深刻的變革,它同時深刻影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牽引力。資訊化使經濟和文化的相互交流與滲透日益廣泛和加強。  ▲開放性。創新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靈魂,是企業競爭取勝的法寶。參與競爭,在競爭中創新,在創新中取勝。開放不僅是指社會開放,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開放。開放是創新的心靈開放,開放是創新的源泉。  總之,資訊化特徵的主要表現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虛擬性、全球性、互動性與開放性。  對於廣大科研人員來說,還需要對資訊領域所研究的有關資訊的概念、物件、載體、特點、方法、目的等要有所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秋戰國時各國官位等級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