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憤怒被稱為“嗔”,是貪嗔痴三毒之一。從大乘佛教的角度看,在所有的煩惱中,憤怒最為嚴重。憤怒令自心不安,令他人受損;憤怒會把自己過去辛辛苦苦積攢下的所有善根全部摧毀,更有可能引發其他罪業。 在大乘佛教裡,所有煩惱中最嚴重的就是嗔恨心。生起嚴重的嗔心,立即就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 凡夫流轉輪迴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執,由我執而產生貪嗔痴。因為有了我執,就會想方設法利益自己,為一己之利而奔忙。如果沒有我執,就不會產生利己的念頭,也就沒有接踵而來的種種善惡之行。 通過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使我們減少了許多貪心、嗔心……但沒有空性的見解,就不能絕對性地解決根本的問題——我執,它就像一根鋼絲將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連結在一起,使我們生生世世都被束縛在這個肉體中,而不得自由自在。肉體的要求也很高,為了養活它、滿足它的種種要求,我們的精神就受制於肉體,成了肉體的奴僕。這根鋼絲一天不斷,我們就一天不得自在,所以必須截斷這條鋼絲。一旦掙脫鋼絲的束縛,我們的精神就可以自在地翱翔,像斷了線的風箏一般在法界的天空中任意飛揚,我執就再也無法去操縱它了。 要斷掉這根鋼絲,唯有證悟空性一途,除此別無他法。證悟空性後就不存在你我他的分別,也就不存在自私心,就不會為了利己而去作殺生、偷盜的惡行,也不會對害己之人起嗔心,或對中意的物和人起貪心。從小乘的角度看,這些煩惱消失後就算是解決了生老病死的問題,自己從輪迴中已經找到出路,達到了目的地。所有的痛苦都已消失,從此再不必輪迴。而大乘菩薩卻是以此為起點,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饒益他眾。因為證悟空性後打破了自私心,從此就可以無私地奉獻,無條件地利益眾生。所以,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的解脫,都必須要證悟空性。否則,以其他的修法,雖然可以減少粗大的煩惱,但根本問題仍會繼續存在。
在佛教中,憤怒被稱為“嗔”,是貪嗔痴三毒之一。從大乘佛教的角度看,在所有的煩惱中,憤怒最為嚴重。憤怒令自心不安,令他人受損;憤怒會把自己過去辛辛苦苦積攢下的所有善根全部摧毀,更有可能引發其他罪業。 在大乘佛教裡,所有煩惱中最嚴重的就是嗔恨心。生起嚴重的嗔心,立即就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 凡夫流轉輪迴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執,由我執而產生貪嗔痴。因為有了我執,就會想方設法利益自己,為一己之利而奔忙。如果沒有我執,就不會產生利己的念頭,也就沒有接踵而來的種種善惡之行。 通過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使我們減少了許多貪心、嗔心……但沒有空性的見解,就不能絕對性地解決根本的問題——我執,它就像一根鋼絲將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連結在一起,使我們生生世世都被束縛在這個肉體中,而不得自由自在。肉體的要求也很高,為了養活它、滿足它的種種要求,我們的精神就受制於肉體,成了肉體的奴僕。這根鋼絲一天不斷,我們就一天不得自在,所以必須截斷這條鋼絲。一旦掙脫鋼絲的束縛,我們的精神就可以自在地翱翔,像斷了線的風箏一般在法界的天空中任意飛揚,我執就再也無法去操縱它了。 要斷掉這根鋼絲,唯有證悟空性一途,除此別無他法。證悟空性後就不存在你我他的分別,也就不存在自私心,就不會為了利己而去作殺生、偷盜的惡行,也不會對害己之人起嗔心,或對中意的物和人起貪心。從小乘的角度看,這些煩惱消失後就算是解決了生老病死的問題,自己從輪迴中已經找到出路,達到了目的地。所有的痛苦都已消失,從此再不必輪迴。而大乘菩薩卻是以此為起點,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饒益他眾。因為證悟空性後打破了自私心,從此就可以無私地奉獻,無條件地利益眾生。所以,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的解脫,都必須要證悟空性。否則,以其他的修法,雖然可以減少粗大的煩惱,但根本問題仍會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