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玉蘭

    用料

    老面酵頭(面引子/麵肥)

    中筋粉50克

    冷水50毫升

    酵母1克

    饅頭配料

    中筋粉500克

    冷水180毫升

    面鹼/小蘇打1克

    食用油1湯勺

    北方老面饅頭的做法

    製作老面:

    將中筋粉、水、酵母三者混合均勻,放入一個有蓋子的容器中,蓋好蓋子。在室溫狀態下,放置12-15小時發酵,發酵好的老面會有酸味,滿是圓孔(密集恐懼症不拍照)。

    次日饅頭:

    將前一天發酵好的老面酵頭與次日饅頭配料中的麵粉500克、水180毫升混合,和成麵糰(此時不放面鹼/小蘇打)。

    第一次發酵:

    麵糰用容器裝好,蓋上蓋子或用保鮮膜封住容器,放置於溫暖潮溼的環境下,發酵至麵糰變成2倍大小並略有酸味,用手指搓一下,麵糰不會回彈,撕開面團,裡面呈蜂窩組織狀。老面發麵以面發好了為準,沒有固定的發酵時間,可能少則2小時,多則10個小時。

    加鹼揉麵:

    將油與面鹼/小蘇打混合拌勻成油鹼,然後放到麵糰上,透過揉麵將油鹼與麵糰混合均勻,揉20分鐘以上至麵糰表面光滑,得到一個鹼麵糰。

    如何判斷加鹼多少合適:第一次發酵之後的麵糰,撕開呈現蜂窩狀並略有酸味時,就可以加鹼揉麵了。可以邊加邊揉,等聞不到酸味時,撕下一塊食指大的麵糰,在爐子邊烤熟,掰開,麵糰沒有黃色且無酸味,就是放鹼量合適,可以制形了。如果呈現黃色,就是鹼多了,可以把麵糰放一會,再發一發,然後再蒸。

    分劑子、留老面:

    鹼麵糰不用再次醒發,而是將揉好的麵糰分成小劑子開始制形。先拿出一個劑子制形,其餘的用容器或保鮮膜蓋好,不要暴露在空氣中,注意保溼。同時,將一塊劑子留出來(不要蒸)作為老面,在二次醒發好之後,用保鮮袋包好,放冰箱冷藏儲存。

    制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揉成一個長條,用刀切。也可以做成圓形饅頭:如果饅頭劑子小,可以直接揉成圓形,如圖所示(像揉大面團一樣揉小劑子,充分按揉;

    然後將平整的一面對著手心;

    手心輕輕按壓著、手指回勾並朝一個方向旋轉著揉,直至小劑子變成圓形饅頭;

    最後用雙手的手掌對搓一下饅頭的底部(讓饅頭朝一個方向旋轉),讓饅頭上大下小,因為二次醒發之後饅頭形狀會塌下來一些)。

    也可以用包包子的方法,取一個麵糰作心兒,再取一個麵糰擀成麵皮,麵皮包面心兒,有褶皺的一面朝下,然後再揉搓成圓形饅頭。

    二發:

    所有的劑子制好形之後,放在容器裡靜置,進行二次醒發,20-30分鐘,饅頭變大即可,不用兩倍大。

    蒸熟:

    先將鍋中水燒開,然後滴幾滴白醋,再放入發好的饅頭,大火蒸15分鐘(每個饅頭大約100克),蒸的時間根據饅頭大小調整即可。

    內部組織:

    蒸熟的饅頭,表面光滑有光澤感,且按壓表面後會快速彈起不塌陷。北方的饅頭比南方的饅頭口感緊實有嚼勁,內部組織是小而細膩的孔。手工揉成的圓形饅頭,內部是螺旋的,很有層次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比薩,需要哪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