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紅黃綠顏色國旗的國家有立陶宛、貝南、剛果, 幾內亞、馬裡。
1,立陶宛
立陶宛是一個擁有輝煌文明的歷史古國 ,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國,1569年與波蘭合併成波蘭立陶宛聯邦, 成為歐洲強國之一,並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和東歐爭霸,後由於國力衰退,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國並最終遭到吞併。
一戰時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宣佈獨立,但在二戰時又遭蘇聯吞併,1940年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佈脫離蘇聯再次獨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其獨立。後加入歐盟和北約。
立陶宛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黃、綠、紅三色。立陶宛於1918年宣佈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採用黃、綠、紅三色旗作為國旗。1940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採用左上角有黃色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下部有白色窄條和綠色寬條的紅旗作為國旗。1990年宣佈獨立,採用上述三色旗為國旗。2004年7月8日國旗的長寬比例從2:1變成5:3。
2,貝南
貝南共和國,16世紀前後出現許多小國和酋長國。16世紀後遭西方殖民者入侵。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日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1975年改名為貝南人民共和國,1990年改為現國名貝南共和國。
貝南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約為3:2。旗面左側為一綠色豎長方形,右側為上黃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這面國旗於1959年制定,在1975年至1990年之間曾被棄用。紅黃綠三色是非洲人民喜愛的,被稱為“泛非洲顏色”,象徵非洲人的團結。紅色象徵土地或祖先的鮮血;黃色象徵平原;綠色象徵棕櫚樹。
3,剛果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13—14世紀建立剛果王國。15世紀起被葡萄牙、英國和法國先後入侵。1884年被劃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成為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5日完全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1969年改名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改回現名。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國旗採用於1958年8月18日,1969年被廢止。1991年6月10日再次確立為國旗。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綠、黃、紅三色構成,左上方為綠色,右下方為紅色,一條黃色寬頻從左下角斜貫至右上角。綠色象徵森林資源及對未來的希望;黃色象徵豐富的資源和無盡的財富,也代表誠實、寬容和自尊;紅色代表熱情和剛果人民為非洲的自由和獨立灑在這片光榮的土地上的熱血。
4,幾內亞
幾內亞共和國。簡稱幾內亞,位於西非西岸,北鄰幾內亞·比索、塞內加爾和馬裡,東與象牙海岸、南與獅子山和賴比瑞亞接壤,西瀕大西洋。
幾內亞國旗啟用於1958年11月10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從左至右依次為紅、黃、綠三色。紅色象徵為自由而鬥爭烈士的鮮血,還象徵勞動者為建設祖國而作出的犧牲;黃色代表國家的黃金,也象徵普照全國的Sunny;綠色象徵該國植物。另外,紅、黃、綠三色也是泛非顏色,幾內亞人視之為“勤勞、正義、團結一致”的標誌。
5,馬裡
馬裡共和國曾是迦納帝國、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法屬蘇丹。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洲。 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定名蘇丹共和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結成馬裡聯邦。1960年9月22日獨立為共和國。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國,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國。
馬裡國旗是一面由綠、黃、紅三條直線組成的三色旗,長與寬的比例為3:2。1961年3月1日,被採用為國旗,以取代馬裡聯邦旗幟中間的黑色人形圖案。
帶有紅黃綠顏色國旗的國家有立陶宛、貝南、剛果, 幾內亞、馬裡。
1,立陶宛
立陶宛是一個擁有輝煌文明的歷史古國 ,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國,1569年與波蘭合併成波蘭立陶宛聯邦, 成為歐洲強國之一,並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和東歐爭霸,後由於國力衰退,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國並最終遭到吞併。
一戰時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宣佈獨立,但在二戰時又遭蘇聯吞併,1940年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佈脫離蘇聯再次獨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其獨立。後加入歐盟和北約。
立陶宛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黃、綠、紅三色。立陶宛於1918年宣佈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採用黃、綠、紅三色旗作為國旗。1940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採用左上角有黃色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下部有白色窄條和綠色寬條的紅旗作為國旗。1990年宣佈獨立,採用上述三色旗為國旗。2004年7月8日國旗的長寬比例從2:1變成5:3。
2,貝南
貝南共和國,16世紀前後出現許多小國和酋長國。16世紀後遭西方殖民者入侵。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日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1975年改名為貝南人民共和國,1990年改為現國名貝南共和國。
貝南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約為3:2。旗面左側為一綠色豎長方形,右側為上黃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這面國旗於1959年制定,在1975年至1990年之間曾被棄用。紅黃綠三色是非洲人民喜愛的,被稱為“泛非洲顏色”,象徵非洲人的團結。紅色象徵土地或祖先的鮮血;黃色象徵平原;綠色象徵棕櫚樹。
3,剛果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13—14世紀建立剛果王國。15世紀起被葡萄牙、英國和法國先後入侵。1884年被劃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成為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5日完全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1969年改名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改回現名。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國旗採用於1958年8月18日,1969年被廢止。1991年6月10日再次確立為國旗。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綠、黃、紅三色構成,左上方為綠色,右下方為紅色,一條黃色寬頻從左下角斜貫至右上角。綠色象徵森林資源及對未來的希望;黃色象徵豐富的資源和無盡的財富,也代表誠實、寬容和自尊;紅色代表熱情和剛果人民為非洲的自由和獨立灑在這片光榮的土地上的熱血。
4,幾內亞
幾內亞共和國。簡稱幾內亞,位於西非西岸,北鄰幾內亞·比索、塞內加爾和馬裡,東與象牙海岸、南與獅子山和賴比瑞亞接壤,西瀕大西洋。
幾內亞國旗啟用於1958年11月10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從左至右依次為紅、黃、綠三色。紅色象徵為自由而鬥爭烈士的鮮血,還象徵勞動者為建設祖國而作出的犧牲;黃色代表國家的黃金,也象徵普照全國的Sunny;綠色象徵該國植物。另外,紅、黃、綠三色也是泛非顏色,幾內亞人視之為“勤勞、正義、團結一致”的標誌。
5,馬裡
馬裡共和國曾是迦納帝國、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法屬蘇丹。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洲。 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定名蘇丹共和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結成馬裡聯邦。1960年9月22日獨立為共和國。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國,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國。
馬裡國旗是一面由綠、黃、紅三條直線組成的三色旗,長與寬的比例為3:2。1961年3月1日,被採用為國旗,以取代馬裡聯邦旗幟中間的黑色人形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