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生的感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芒種時節,有啥習俗,你知道嗎?

    習俗1、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

    習俗2、煮青梅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習俗3、送花神

    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送花神是古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表現出兌生態的敏感和重視,不過,這種習俗主要流傳於花農和文人墨客,距離生活較遠,主要是文人的一種附庸風雅的文化趣味!

    對於普通老百姓,這一時間人們最關注的是農業生產,而且由於農忙人們也沒有時間從事民俗生活,因此,芒種送花神的習俗,已經不復存在。

    芒種養生,這樣做:

    1、喝三豆湯,祛溼消暑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

    做法:

    將豆子洗淨,清水浸泡1個小時;

    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三豆湯,不僅能清熱除暑,還能健脾利溼。

    經常食用適量的三豆湯,可以幫助很好的調理脾胃,祛溼排毒!

    2、喝黃花苗黃實茶,祛溼熱

    芒種時節暑溼重,用一些健脾利溼的食材,搭配泡水喝,祛溼又健脾。

    材料:馬齒莧、玉米鬚、薏仁、赤小豆、黃花苗、黃實、山楂、淡竹葉

    做法:

    ①馬齒莧、黃花苗、淡竹葉、玉米鬚,洗淨切段,烘乾備用;

    ②薏仁、赤小豆,炒熟備用;

    ④取黃花苗0.9g,赤小豆1.7g,薏仁 0.7g,馬齒莧0.1g,黃實0.3g,山楂 0.1g、玉米鬚 0.1g,淡竹葉0.2g,碾碎後,裝入小茶包中。

    ⑤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解析:

    黃花苗,擅長祛溼熱,可瀉火、利尿、除溼,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黃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薏仁,可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馬齒莧,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之效。

    玉米鬚,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淡竹葉,以滲溼洩熱見長。山楂,可健脾消食,有助於脾胃健康。

    赤小豆,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值得注意的是,要選用赤小豆,而非紅小豆,切莫選錯了。

    3、吃紅色食物,養護心臟

    芒種時節,溫度高、溼度大,很容易讓人心煩易怒、坐立不安、睡眠質量變的很差,此時,對心臟的壓力就會加大。

    因此,一定要做好心臟的養護工作。

    多吃紅色食物,有益心臟健康。

    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將紅豆稱為“心之谷”,特別強調了,紅豆的養心之功效。

    臨床上認為,紅豆具有改善心臟活動、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

    紅櫻桃,富含鉀,對維持心肌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肌的自律性、傳導性和興奮性有著密切關係,可保護心肌健康。

    此外,櫻桃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有益心血管健康。

    養心,多吃點櫻桃,也是不錯的選擇。

    4、補鉀,穩定血壓

    夏季炎熱高溫,人體大量排汗,鉀元素會隨汗液大量排出。

    而人體一旦缺鉀,不僅精力和體力下降,耐熱能力也會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痠軟無力,嚴重時還會伴有心血管系統功能障礙,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等。

    當人體大量出汗後,為了快速補鉀,可以喝些果汁或糖鹽水,防止血鉀過分降低,既可以預防“夏打盹”又可以防止血壓上升和血壓過低。

    5、姜水泡腳,防熱傷風

    天氣炎熱,人體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擴張,出汗很多,入睡後易受涼感冒。暑天感冒俗稱“熱傷風”,空調病就屬於“熱傷風”。

    預防“熱傷風”,要鍛鍊強身,並隨早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此外,用熱姜水泡腳,還能預防感冒,散寒、除溼、活血、減少手腳冰涼。

    姜水泡腳,可促進腳部血液迴圈,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

    泡腳水,40℃左右為宜,水量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願望當老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