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應綜合進行分析,大致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具體如下:
一、自然條件因素,包括:
1、氣候條件:溫度、溼度、光照、降水量;
2、水資源條件:淡水資源、水的鹽鹼程度、水的微量元素含量等;
3、土地資源條件:土壤肥沃程度、土地地形等。
二、社會經濟因素,包括:
1、國家政策嚮導:當地的地域優勢,農業發展的態勢;
2、市場導向:供給情況及收購情況分析;
3、地位位置交通導向:農業尤其是經濟作物,需要交通道路等方向支援;
4、生產力:農業技術及勞動力支援。
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髮育規律,透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
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
農業的勞動物件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
農業是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農業分佈範圍十分遼闊,地球表面除兩極和沙漠外,幾乎都可用於農業生產。
在近1.31億平方公里的實際陸地面積中,約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場,31%是森林和林地。
海洋和內陸水域則是水產業生產的場所。
農業自然資源的分佈很不平衡,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
北美、歐洲和大洋洲的經濟發達國家為0.56公頃,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僅為0.22公頃,其中亞洲僅0.16公頃(1984年)。
森林以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分佈面積較大;草原面積則非洲居首位,亞洲其次;其中不同國家、地區之間也有很大差異。當代世界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特徵是高度的商業化、資本化、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工廠化、知識化、社會化、國際化交織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產品商品率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應綜合進行分析,大致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具體如下:
一、自然條件因素,包括:
1、氣候條件:溫度、溼度、光照、降水量;
2、水資源條件:淡水資源、水的鹽鹼程度、水的微量元素含量等;
3、土地資源條件:土壤肥沃程度、土地地形等。
二、社會經濟因素,包括:
1、國家政策嚮導:當地的地域優勢,農業發展的態勢;
2、市場導向:供給情況及收購情況分析;
3、地位位置交通導向:農業尤其是經濟作物,需要交通道路等方向支援;
4、生產力:農業技術及勞動力支援。
拓展資料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髮育規律,透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
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
農業的勞動物件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
農業是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農業分佈範圍十分遼闊,地球表面除兩極和沙漠外,幾乎都可用於農業生產。
在近1.31億平方公里的實際陸地面積中,約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場,31%是森林和林地。
海洋和內陸水域則是水產業生產的場所。
農業自然資源的分佈很不平衡,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
北美、歐洲和大洋洲的經濟發達國家為0.56公頃,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僅為0.22公頃,其中亞洲僅0.16公頃(1984年)。
森林以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分佈面積較大;草原面積則非洲居首位,亞洲其次;其中不同國家、地區之間也有很大差異。當代世界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特徵是高度的商業化、資本化、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工廠化、知識化、社會化、國際化交織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產品商品率和國際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