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煮周易
-
2 # 老麥說說
這還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那就搬個小馬紮,聽老麥與諸位嘚啵嘚啵這個問題不大科學的回答吧。
在正式回答之前呢,我們先舉個例子吧,就舉個例子哈,不知道諸位走過玻璃棧道沒有,就是那種懸在高空中的玻璃棧道,沒走過也不要緊,肯定看過一些走玻璃棧道的影片,其間不乏一些被嚇尿的、嚇哭的、嚇趴下的……
好了,就是這個問題,在過這個玻璃棧道的時候,你的大腦異常堅定的告訴你:小乖乖,不要怕,那玻璃賊厚,就是大炮也轟不壞,放心走就是。可是,此時另一個聲音顫顫的高速你:滾犢子,別聽他瞎忽悠,我就是怕,我怕,我怕,我怕怕怕……於是,你腿就顫了,膀胱也有些沖水的感覺……
就是這個故事了,這個故事兩種聲音,就是這個問題所問了。那個理性判斷的聲音來自於你的大腦,那是思考的結果,所有理性資料告訴你 ,沒有問題;那個膽戰心驚的聲音,就是來自於你“心”了,那是“心想”的結果,所有心之於外部環境的感觸告訴你,怕的要死。
也就是說,人本身來說,有兩套思考系統,一套是大腦,一處則是心靈。大腦負責的是所有理論資料的分析以及反饋;而心靈負責的則是負責感性認知的分析及處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明知道這個玻璃棧道沒問題,卻依然膽戰心驚的原因,大腦理性分析沒有問題,但心靈卻指示身體做出了相反的動作。再說的簡單一些的話,就是大腦沒有任何情感因素,而心靈則複雜的多。
不知道這樣解釋,諸位是否明瞭。其實,所謂修行,修的是心性,也就是讓心更為寬闊而沉靜,最終可以實現心念與行為可以相合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心)行合一。
一、中國古人對人的大腦的認識是有限的。
比如:“腦”這個字,就是把“腦”視為和一般骨頭中的骨髓差不多的東西的反映。
《說文解字》中說“腦”,為“頭骨中脂也”。
因為古人的生活經驗知道,骨頭中空部分中有“脂膏”。解釋為“頭骨中脂”表明對其功用的認識實在是太泛化了,顯示了古人對“腦”於人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
二、中醫不是建立在人體解剖學基礎上的,不是基於人體的生物學理論,而是以陰陽五行的觀念為指導,對人的精神因素的探索也就基本上侷限於此。比如:認為“神”是五臟所“主”。
神,謂五臟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
而關於“神”的認識,其根又在於“陰陽不測謂之神”。
這裡所說的“魂魄神精志”沒有一樣是從“腦”中來的。
“五神”又主“五志”:喜怒悲憂恐。或表現為怒、笑、喜、思、哭、呻、憂、恐等形式。
三、中國古人認為心是思考的器官。《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類似的說法,還有如“樂為心之動”。
憂、憶、愴、忉等表示心理活動的字都與“心”有關。憂心、憂思、焦心等類似的詞也不少。說人的心理活動為“心想”也是自古以來約定俗成。
四、心臟也許具有記憶或思考功能,但這似乎並不是主流或公認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