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2-15 16:12
至親至疏夫妻是什麼意思?
198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3066025887744
作品資訊 【名稱】《八至》 【年代】盛唐 【作者】李冶 【體裁】六言古詩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1] “至近至遠東西”,寫的是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東、西是兩個相對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極,任何地點都具有這兩個方向。兩個物體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東西區別。所以“東西”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至近”之謂也。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於“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至深至淺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淺”是實情,是其所以為溪的特徵之一。同時,水流緩慢近於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雲鳥、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測淺深,因此也可以說是深的。如果說前一句講的是事物的遠近相對性道理,這一句所說的就是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屬於辯證法的不同範疇。同時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世態人情。總此兩句對全詩結穴的末句都具有興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測;遙不可及,這個道理很淺顯,詩人作此句,應當是意在引出下句。前三句雖屬三個範疇,而它們偏於物理的辯證法,唯有末句專指人情言之,是全詩結穴所在——“至親至疏夫妻”。 從肉體和利益關係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離最近的,因此是“至親”,但另一方面,不相愛的夫妻的心理距離又是最難以彌合的,因此為“至疏”。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和興義,則末句之妙,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1]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李冶 (?-784)唐代女詩人、道士。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與陸羽、劉長卿、皎然等交往。曾被召入宮中。後因上詩叛將朱泚,為德宗所撲殺。詩今存十餘首,多贈人及遣懷之作,後人曾輯錄她與薛濤的詩為《薛濤李冶詩集》二卷。[2] 李季蘭原名李冶,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她六歲她的父親覺得她年紀雖小,卻性情不寧,將來必會出亂子,於是將她送入剡中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李季蘭每日做詩、彈琴倒也清淨自在。轉眼間她已經十六歲了,對觀中生活漸漸覺得寡淡無味,嚮往外面的世界。當時有許多文人雅士來觀中游覽,見有一個清秀的小道姑,就常與她逗笑,李季蘭每每以秋波暗送。不過僅此而已,李季蘭並沒有做出什麼越軌的事。有一天她偷偷跑到剡溪中盪舟,遇到了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言談投機,一見如故。以後朱放常到溪邊與她相會,遊山玩水。不久朱放去了江西為官,兩人揮淚而別。就在李季蘭日思慕想,難捨舊情的時候,又有一個才華橫溢的男子拜訪了她,這人就是著名的“茶聖”陸羽。陸羽的到來恰好彌補了李季蘭的失落情緒,二人經常煮雪烹茶,對坐清談。陸羽是個細心熱情的人,在李季蘭重病之時,一直在她身邊照料,李季蘭感動不已。陸羽還有一個朋友--僧人皎然,他們三人經常在一起談論詩詞,志趣相投。李季蘭也曾鍾情於皎然,但皎然心如止水不為所動。李季蘭最終嘆道:“禪心已如沾呢絮。不隨東風任意飛。”李季蘭與陸羽的感情未曾間斷,但二人礙於身份,不能婚嫁,只能互為知己。而李季蘭的詩名越傳越廣,有她引發的詩友會集活動也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廣,直至廣陵--即現在的揚州,揚州是當時文人薈萃的地方,李季蘭的詩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後連唐玄宗也聽說了,傳旨要她上京面聖。此時的李季蘭已經四十多歲了,這可是極大地殊榮,但她的容顏已隨著歲月衰退,她不免又悲又喜,作詩道: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仰愧彈冠上華髮,多慚拂鏡理衰容。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歸峰;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漫相峰。就在她赴往長安之時,“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惶西逃,而李季蘭也在戰火中不知所終了。
發表回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首臘八打油詩?
熱門排行
積碳清除劑真的有用嗎?
澳門人消費攻略?
口香糖樹是什麼樹?
蘆筍種植需要哪些條件?
兒子結婚媽媽跳什麼舞合適?
逐漸清醒文案?
論文沒有三級標題怎麼處理?
庫裡小名et是什麼意思?
生化危機七血清怎麼找到?
如何使滷菜色澤紅亮?
作品資訊 【名稱】《八至》 【年代】盛唐 【作者】李冶 【體裁】六言古詩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1] “至近至遠東西”,寫的是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東、西是兩個相對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極,任何地點都具有這兩個方向。兩個物體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東西區別。所以“東西”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至近”之謂也。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於“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至深至淺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淺”是實情,是其所以為溪的特徵之一。同時,水流緩慢近於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雲鳥、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測淺深,因此也可以說是深的。如果說前一句講的是事物的遠近相對性道理,這一句所說的就是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屬於辯證法的不同範疇。同時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世態人情。總此兩句對全詩結穴的末句都具有興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測;遙不可及,這個道理很淺顯,詩人作此句,應當是意在引出下句。前三句雖屬三個範疇,而它們偏於物理的辯證法,唯有末句專指人情言之,是全詩結穴所在——“至親至疏夫妻”。 從肉體和利益關係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離最近的,因此是“至親”,但另一方面,不相愛的夫妻的心理距離又是最難以彌合的,因此為“至疏”。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和興義,則末句之妙,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1]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李冶 (?-784)唐代女詩人、道士。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與陸羽、劉長卿、皎然等交往。曾被召入宮中。後因上詩叛將朱泚,為德宗所撲殺。詩今存十餘首,多贈人及遣懷之作,後人曾輯錄她與薛濤的詩為《薛濤李冶詩集》二卷。[2] 李季蘭原名李冶,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她六歲她的父親覺得她年紀雖小,卻性情不寧,將來必會出亂子,於是將她送入剡中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李季蘭每日做詩、彈琴倒也清淨自在。轉眼間她已經十六歲了,對觀中生活漸漸覺得寡淡無味,嚮往外面的世界。當時有許多文人雅士來觀中游覽,見有一個清秀的小道姑,就常與她逗笑,李季蘭每每以秋波暗送。不過僅此而已,李季蘭並沒有做出什麼越軌的事。有一天她偷偷跑到剡溪中盪舟,遇到了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言談投機,一見如故。以後朱放常到溪邊與她相會,遊山玩水。不久朱放去了江西為官,兩人揮淚而別。就在李季蘭日思慕想,難捨舊情的時候,又有一個才華橫溢的男子拜訪了她,這人就是著名的“茶聖”陸羽。陸羽的到來恰好彌補了李季蘭的失落情緒,二人經常煮雪烹茶,對坐清談。陸羽是個細心熱情的人,在李季蘭重病之時,一直在她身邊照料,李季蘭感動不已。陸羽還有一個朋友--僧人皎然,他們三人經常在一起談論詩詞,志趣相投。李季蘭也曾鍾情於皎然,但皎然心如止水不為所動。李季蘭最終嘆道:“禪心已如沾呢絮。不隨東風任意飛。”李季蘭與陸羽的感情未曾間斷,但二人礙於身份,不能婚嫁,只能互為知己。而李季蘭的詩名越傳越廣,有她引發的詩友會集活動也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廣,直至廣陵--即現在的揚州,揚州是當時文人薈萃的地方,李季蘭的詩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後連唐玄宗也聽說了,傳旨要她上京面聖。此時的李季蘭已經四十多歲了,這可是極大地殊榮,但她的容顏已隨著歲月衰退,她不免又悲又喜,作詩道: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仰愧彈冠上華髮,多慚拂鏡理衰容。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歸峰;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漫相峰。就在她赴往長安之時,“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惶西逃,而李季蘭也在戰火中不知所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