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是否跨考哲學要看個人的興趣愛好,以下是可能出現的關於跨考哲學的疑問:
1.“哲學是在以後的人生中慢慢感悟的,不需要專門學習。”
——哲學現在已經成為相當精深而專業性強的學術,不專門學習是不可能學好的。光靠感悟得來的是雞湯,就像知乎哲學話題下的一大批雞湯一樣,平時聊天可以一聊,但在專業人士看來十分粗淺而且漏洞百出。
2.“興趣要養著……不能當作事業。”
——社會是相當能消磨人的意志的,職業、妻兒家庭等等都是壓在社會人頭上的大山,在這些大山的壓迫之下大多數人要麼就慢慢把原來的興趣忘記了,要麼就只有等到白髮蒼蒼一把年紀、自己退休孩子成人獨立之後才能夠擺脫這些壓力重新撿回興趣。要想保持興趣地做事業,幾乎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做那些與你興趣一致的事業,比如學術興趣(不僅僅是哲學方面的)基本上就只能拿到博士學位然後進高校或研究所當教師、研究員才可能真正保持下去。
3.“人是要工作賺錢的,等有錢了想怎麼搞怎麼搞”
——首先,同第二條,很多人都是等到真有錢的時候就想不起來他有錢是為了搞什麼了,要麼就是年紀太大搞不動了。其次,綜合起來看哲學其實是消耗資源相當小的一項事業:經商要有各項成本,從政有巨大的時間和心理壓力,工程需要有專案投資,自然科學家要找錢建實驗室,就算是數學家現在也可能需要錢買高效能計算機;哲學則只要有腦子、筆和專業文獻就夠了。第三,如果真的成為專業性的哲學研究者,這也是一項堂堂正正有收入的工作,不是不能賺錢(只不過賺得少一點而已)。
不是的,是否跨考哲學要看個人的興趣愛好,以下是可能出現的關於跨考哲學的疑問:
1.“哲學是在以後的人生中慢慢感悟的,不需要專門學習。”
——哲學現在已經成為相當精深而專業性強的學術,不專門學習是不可能學好的。光靠感悟得來的是雞湯,就像知乎哲學話題下的一大批雞湯一樣,平時聊天可以一聊,但在專業人士看來十分粗淺而且漏洞百出。
2.“興趣要養著……不能當作事業。”
——社會是相當能消磨人的意志的,職業、妻兒家庭等等都是壓在社會人頭上的大山,在這些大山的壓迫之下大多數人要麼就慢慢把原來的興趣忘記了,要麼就只有等到白髮蒼蒼一把年紀、自己退休孩子成人獨立之後才能夠擺脫這些壓力重新撿回興趣。要想保持興趣地做事業,幾乎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做那些與你興趣一致的事業,比如學術興趣(不僅僅是哲學方面的)基本上就只能拿到博士學位然後進高校或研究所當教師、研究員才可能真正保持下去。
3.“人是要工作賺錢的,等有錢了想怎麼搞怎麼搞”
——首先,同第二條,很多人都是等到真有錢的時候就想不起來他有錢是為了搞什麼了,要麼就是年紀太大搞不動了。其次,綜合起來看哲學其實是消耗資源相當小的一項事業:經商要有各項成本,從政有巨大的時間和心理壓力,工程需要有專案投資,自然科學家要找錢建實驗室,就算是數學家現在也可能需要錢買高效能計算機;哲學則只要有腦子、筆和專業文獻就夠了。第三,如果真的成為專業性的哲學研究者,這也是一項堂堂正正有收入的工作,不是不能賺錢(只不過賺得少一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