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自從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播出以來,那個滿腹經綸,才智卓絕,背彎人不弓的劉羅鍋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乾隆帝特別喜歡對對子,經常會給他的大臣出些對子來對,劉墉每次都能非常精妙的對出來。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乾隆十六年,33歲的劉墉參加了當年的會試,由於文采出眾,一舉奪魁。剩下最後一關,就是乾隆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當日,只見一位身材矮小、胸凸背駝、蒙著右眼的考生一瘸一拐地來到乾隆皇帝面前,乾隆不由一驚,問他姓甚名誰,考取第幾。但見劉墉不緊不慢地說;“小生姓劉名墉,考取大清第一。”乾隆聽完,大為不滿,覺得用這樣的人為官,有損大清形象。但若想不用他,也總得有個服眾的說法。於是,乾隆皇帝心生一計,道:“劉墉,朕命你以自己為題,詠詩一首,必須五言八句,作得好,定當重用,否則,休想高中!”但見劉墉沉思片刻,即興吟道:“胸凸滿經綸,背駝頂乾坤。獨眼辨忠奸,單腿跳龍門。丹心扶社稷,塗腦謝皇恩……”說到此處便戛然而止,不再言語。乾隆皇帝說:“不是還有兩句嗎?”劉墉說:“下面兩句,小生不敢說。”乾隆催他快說,劉墉遲疑片刻,面有難色地說:“如果非要小生說,就懇請皇上答應不殺小生。”乾隆道:“朕答應不殺你。”劉墉這才慢慢吟出那最後兩句:“以貌取人者,豈是賢德人?”乾隆頓時被劉墉的才氣所折服,漸漸的劉墉得到了皇上的重用。

    有一次,乾隆皇帝去安州微服私訪。有一天,他們路過一個叫柳莊子村的地方,又渴又餓。正趕上有戶人家辦喜事,擺宴席。劉墉靈機一動,對乾隆說:“黃三爺,咱們也送上一份賀禮吧!這樣就有飯吃了。”乾隆點頭同意。二人信步走進宅院,一老者見有兩位客人進來了,趕緊迎接。一陣攀談,原來今天是這位老人141歲的壽辰。乾隆和劉墉不由大驚,讚歎老人高壽。說著就掏出銀子給老人作賀禮,老人推辭道:“我看二位氣度不凡,定是滿腹文章之人,不如贈老朽一副對聯,以作紀念。“乾隆大喜,正好可以賣弄一下自己的才華。下人們準備好文房四寶,乾隆提筆沉吟片刻,下筆寫道:

    花甲重逢,又增三七歲月。

    劉墉暗贊,真是妙,一花甲60年,重逢便是120,再加21正好是壽星的年齡。乾隆寫完把筆給劉墉,意思讓他接下句。劉墉思忖片刻寫道:

    古稀雙慶,再添一度春秋。

    老人看罷,非常高興,更是讚不絕口。

    有一年端陽節,乾隆下江南路經保定府,劉墉陪著他在街上游玩。大街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臨街一座高門樓上橫掛一匾,上寫“仁和詩社”。乾隆一見,心裡就癢癢起來,便拉著劉墉說:“走,到裡面湊湊熱鬧去!”

    二人進了門,見是一個四合院兒,院子不大,卻很雅靜。正房走廊中擺著條案,條案上放著摺扇、汗巾、玉石扳指、鼻菸壺等各種酬謝之物。條案後面坐著一文雅書生,看上去不過二十餘歲,是社主。兩配房的走廊裡也各擺有一條案,條案上放著文房四寶,牆上貼有各種詩賦題目。走廊裡已有十幾個人,正在觀題紙,想詩句。乾隆和劉墉來到正房,見過社主,掛了號,簽了名。乾隆稱自己是北京順天府人氏叫高天賜,劉墉只說姓劉。

    二人來到配房走廊裡尋題覓句。乾隆最好聯句,便對劉墉說:“我們比比聯句吧!”劉墉答應後,二人便各選了一副上聯。不大一會兒,劉墉已經對好,只因乾隆還未對出,就在那裡閒逛。又呆了一會兒,乾隆雙手一拍說:“有了!”便轉身在條案前寫出下句,劉墉也連忙寫出下句,一同交給社主。社主一看,見乾隆選的上聯和對句是:

    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

    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劉墉選的上聯和對句是:

    西浙浙西三塔寺前三座塔;

    北京京北五臺山下五層臺。

    社主看後連連稱讚,把一柄金面蘇扇遞給劉墉,把一條汗巾遞給乾隆,說:“二位詩翁對得都好,但從意境上看,高翁之句似不如劉翁之句深邃。”乾隆聽後很不服氣,就又拉了劉墉去找句,一會兒兩人又各對了一聯交給社主。社主見乾隆選的上聯和對句是:

    棗棘為薪截斷劈開成四束;

    閶門起屋移多補少作雙間。

    劉墉選的上聯和對句是:

    七里山路行到半路三里半;

    九溪蠻洞經地中洞五溪中。

    社主連忙又取一些賞物交給二人,站起身來說:“二位詩翁真是奇才,晚生這裡拜過了!”

    還有一次乾隆邀大臣們看戲,見臺上沒有條幅和綵帶,素得很,便要求大臣們寫一副對聯貼在上面,當時有一位大臣做了一幅:

    按律呂,點破炎涼世態,

    借衣冠,描盡古今人情。

    乾隆覺得此聯太過文雅,老百姓難以看懂,因此又叫大臣們重做。一連做了幾幅也沒有滿意的,乾隆自己突然想到一幅上聯:

    三五人可做千軍萬馬,

    但是一時間想不到下聯,正在焦急,坐在旁邊的劉墉對出了下聯:

    六七步走遍四海神州。

    乾隆聽了連連稱讚,便命人將此聯用紅紙書寫,貼於臺側。

    有一次,乾隆出了個刁鑽的對聯,真把劉墉給難住了。事情是這樣的,一年夏天,酷暑難當,劉墉奉旨入宮,向皇上彙報工作。身著朝服的劉墉一會便熱得滿頭大汗。乾隆見狀,就命太監拿兩塊西瓜給他解暑。接到賞賜,劉墉不客氣的大口吃起來。正在他吃瓜吐籽時,乾隆突發靈感,出了個上聯曰:“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東放。”

    乍一看覺得很簡單,但這對聯很講究,坐北朝南是靜態的,吃西瓜和籽往東放是動態的,簡單的11個字,包含了三件事,四個方向。劉墉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沒對上來。難道才高八斗的他真的能被難住嗎?非也,不是不能對,而是不敢對。“坐北朝南”,南為尊,北為卑,說的就是皇帝。他怕犯欺君之罪,所以只得承認自己對不上,還說:“不僅是我對不上來,整個大清也無人能對得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橘子和黃橘子那個營養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