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音師天職TimChan

    當然都是用硬體裝置了,在沒有計算機之前,電影的片子怎麼剪輯的,音樂也是一樣。人手剪磁帶。當然,那個年代樂手技術水平也是相當高,相當穩定的。

    黑膠唱片時代,都是現場刻盤,直接錄音,說實在只能是做記錄,非常的lofi,而且沒有混音,只能是保證錄音環境良好,聲音過得去。一首音樂,都是一遍過完成。沒有多軌錄音機之前,都是一次成型的。

    實際上在模擬時代,混音都是前期的工作,就是在錄音前,都要保證整個演奏得到的效果是最滿意的,然後再錄音,直接得出混音母帶。樂手也要配合調音師,做前期工作,例如分別除錯錄音的試聽結果,配合麥克風擺位,等等,需要耗很長時間,為了得到最佳的錄音效果。過程比起現在可以說麻煩很多,而且在影視上也非常不方便。

    到了多軌錄音機面世,混音就用多軌錄音機,把所有軌道對齊以後,同步播放,然後把每一軌道的訊號傳送到效果器去處理。然後把結果最終全部發送到總線上,再用母帶錄音機收錄下來。送去做母帶處理。但是實際上前期的工作也是非常多,因為音樂作品儘量還是要保證一次成型,而不去剪磁帶。除非有涉及到音樂切換的,例如用於影視的錄音,場景切換或者人物對白的銜接,那些都是剪輯的,當然,多軌錄音機面世以後,這種剪輯就少一些了。因為只要對好時間軸,分別播放就可以錄到匯流排磁帶中。

    多軌錄音機輸出的跳線那就比現在複雜很多了。有的要單獨處理,有的要一起處理, 有的又只處理傳送訊號保留幹聲,等等。

    當然,這裡講的只是整個模擬時代的一小小小小小部分的內容以及非常籠統到不能再籠統的概述,實際情況會更加豐富,技術上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建議去看看錄音發展史的書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喜歡的明星推薦一本書,你會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