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與排水是調節藥用植物對水分要求的重要措施。水是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體各部都含有一定的水分,缺水則會影響其正常生長,植株發生萎蔫,輕則影響正常生長髮育而導致減產,重則會造成植株死亡。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是由土壤供給根系吸收的,所以土壤水分狀況將直接影響植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土壤土粒之間,通常為水分與空氣所佔據,如空氣過多而水分少時,則植物體將受到乾旱為害;反之,土壤水分過多而空氣過少時,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引起根系生長衰弱以至死亡。因此,在藥用植物栽培過程中,要根據植物對水分的需要和土壤中水分狀況,採取及時而適量的灌水和排水工作。
一、灌溉
久晴未雨,出現乾旱,土壤水分虧缺時,需要人工灌溉補充。
(一)灌溉原則
灌溉應根據植物的需水特性、不同的生長髮育時期及當時當地氣候、土壤條件,適時適量合理灌溉。
1.藥用植物種類不同,對水分的需求各異。耐旱植物如甘草等一般不需灌水,若遇久旱時,可適當少灌;喜溼植物如薄荷等遇乾旱即應灌水,以保持土壤經常溼潤;水生植物常年不能缺水,如澤瀉、蓮等。
2.植物的不同生長髮育期對水分的需要也有變化。一般一年生或越年生植物隨著植株生長,耗水量不斷增大。苗期宜少灌,植株生長旺盛期則不能缺水宜灌透水,花期後需水量減少。
3.土壤質地和土壤結構不同,土壤吸水和保水效能也有差異。砂土吸水快,但保水力差,粘重土壤吸水慢而保水力強。團粒結構的土壤,吸水性和保水性好,無團粒結構的土壤吸水性和保水性差。故灌水量的多少,灌水次數和灌水時間應根據土壤質地和結構情況考慮。
4.藥用植物在炎熱和少雨乾旱季節所消耗的水分多,應多灌水;多雨而溼潤季節則少灌。
(二)灌溉方法
欲達到灌水的目的,灌水時間、用量和方法是3個不可分割的因素。如只注意灌水時間和灌水量,而方法不當,常不能獲得灌水的良好效果,甚至帶來危害。因此,灌水方法是灌水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灌水方法也不斷改進,特別是向機械化方面發展,使灌水效率和效果大幅度提高。
1.溝灌法
是一種傳統的灌溉方法,即開灌溉溝,使水直接流入行間、畦間或壟間。灌溉水經溝底和溝壁滲入土中,浸溼土壤。灌溉溝的距離、深度和數量可因地制宜。溝灌法土壤浸溼均勻,水分蒸發量和流失量較少,用水經濟;防止土壤結構的破壞,土壤通氣,良好,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便於機械操作。因此,溝灌是地面灌溉的一種較合理的方法。溝灌法適用於條播而行距較寬的藥用植物。中國南方雨水較多,通常進行高畦栽種,乾旱時即利用畦溝作灌溉溝,不必另外開溝。
2.畦灌法(或稱分割槽灌溉法)
北方因雨水少,常作平畦(或凹畦),灌水時把畦埂一端扒開缺口,使水流入畦內滲入土中。灌水量依畦之大小、長短而定,但灌水量一定要掌握好,避免水多淹沒藥苗。此法灌後水分蒸發量大;破壞了土壤結構,使土面板結,土壤空氣不通暢。因此,灌水後必須及時中耕鬆土。
3.穴灌法(或稱澆灌法)
灌溉時將水灌入植株穴中,灌水數量以浸溼其根系範圍的土壤即可。此法不會引起土壤板結。在水源缺乏地區及不能引水灌溉時,以採用此法為宜。
4.噴灌法
噴灌是把灌溉水噴到空中成為細小水滴再落到地面,像降雨一樣的灌水方法。此法是5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目前世界各國在農業生產上已愈來愈多地採用噴灌的方法。中國在藥用植物栽培中,也逐步擴大應用,如人參栽培。噴灌與傳統的地面灌溉相比有許多優點:
(1)噴灌基本上不產生土壤深層滲透和地表徑流。因此,可節約用水,一般可節約用水20%以上,對滲漏性強保水性差的砂土,可節約用水60—70%。
(2)減少對土壤結構的破壞,可保持原有土壤的疏鬆狀態。
(3)可調節灌區的小氣候,減免低溫、高溫、乾旱風的危害。
(4)節省勞力,工作效率高。
(5)對土地平整的要求不高,地形複雜的山地亦可採用。
採用噴灌法要有一定的裝置,投資較大。
此外,尚有滴灌法。滴灌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機械化與自動化的先進灌溉技術。是以水滴或細小水流緩慢地施於植物根部的灌水方法。此法在一些國家已開始廣泛採用,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灌溉方法。
滴灌法在中國人參栽培中已開始應用,如楊友仁等在黑龍江進行的人參滴水灌溉試驗,滴水灌溉提高了人參的產量(較不進行滴灌的增產50%)和質量,同時節約用水4—8倍。此外,滴灌法應用於引種西洋參栽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排水
排水的作用是減少土壤中過多的水分。一般平地排水系統分明溝排水與暗溝排水兩種。
(一)明溝排水
明溝排水由總排水溝、主幹溝和支溝組成,即在田間挖溝排水的方法。此方法簡單易行,是通常採用的方法。但排水溝佔地多,且溝壁易倒塌造成淤塞和滋生雜草,致使排水不暢,須經常維護。由於排水溝縱橫田間,影響機械化耕作。
(二)暗溝排水
挖暗溝或土中埋裝暗管,將土壤中多餘水分由暗溝或管道中排除的方法。此法不佔耕地,不影響機耕;但暗溝、暗管的裝置須要較多的勞力和器材。
灌溉與排水是調節藥用植物對水分要求的重要措施。水是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體各部都含有一定的水分,缺水則會影響其正常生長,植株發生萎蔫,輕則影響正常生長髮育而導致減產,重則會造成植株死亡。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是由土壤供給根系吸收的,所以土壤水分狀況將直接影響植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土壤土粒之間,通常為水分與空氣所佔據,如空氣過多而水分少時,則植物體將受到乾旱為害;反之,土壤水分過多而空氣過少時,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引起根系生長衰弱以至死亡。因此,在藥用植物栽培過程中,要根據植物對水分的需要和土壤中水分狀況,採取及時而適量的灌水和排水工作。
一、灌溉
久晴未雨,出現乾旱,土壤水分虧缺時,需要人工灌溉補充。
(一)灌溉原則
灌溉應根據植物的需水特性、不同的生長髮育時期及當時當地氣候、土壤條件,適時適量合理灌溉。
1.藥用植物種類不同,對水分的需求各異。耐旱植物如甘草等一般不需灌水,若遇久旱時,可適當少灌;喜溼植物如薄荷等遇乾旱即應灌水,以保持土壤經常溼潤;水生植物常年不能缺水,如澤瀉、蓮等。
2.植物的不同生長髮育期對水分的需要也有變化。一般一年生或越年生植物隨著植株生長,耗水量不斷增大。苗期宜少灌,植株生長旺盛期則不能缺水宜灌透水,花期後需水量減少。
3.土壤質地和土壤結構不同,土壤吸水和保水效能也有差異。砂土吸水快,但保水力差,粘重土壤吸水慢而保水力強。團粒結構的土壤,吸水性和保水性好,無團粒結構的土壤吸水性和保水性差。故灌水量的多少,灌水次數和灌水時間應根據土壤質地和結構情況考慮。
4.藥用植物在炎熱和少雨乾旱季節所消耗的水分多,應多灌水;多雨而溼潤季節則少灌。
(二)灌溉方法
欲達到灌水的目的,灌水時間、用量和方法是3個不可分割的因素。如只注意灌水時間和灌水量,而方法不當,常不能獲得灌水的良好效果,甚至帶來危害。因此,灌水方法是灌水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灌水方法也不斷改進,特別是向機械化方面發展,使灌水效率和效果大幅度提高。
1.溝灌法
是一種傳統的灌溉方法,即開灌溉溝,使水直接流入行間、畦間或壟間。灌溉水經溝底和溝壁滲入土中,浸溼土壤。灌溉溝的距離、深度和數量可因地制宜。溝灌法土壤浸溼均勻,水分蒸發量和流失量較少,用水經濟;防止土壤結構的破壞,土壤通氣,良好,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便於機械操作。因此,溝灌是地面灌溉的一種較合理的方法。溝灌法適用於條播而行距較寬的藥用植物。中國南方雨水較多,通常進行高畦栽種,乾旱時即利用畦溝作灌溉溝,不必另外開溝。
2.畦灌法(或稱分割槽灌溉法)
北方因雨水少,常作平畦(或凹畦),灌水時把畦埂一端扒開缺口,使水流入畦內滲入土中。灌水量依畦之大小、長短而定,但灌水量一定要掌握好,避免水多淹沒藥苗。此法灌後水分蒸發量大;破壞了土壤結構,使土面板結,土壤空氣不通暢。因此,灌水後必須及時中耕鬆土。
3.穴灌法(或稱澆灌法)
灌溉時將水灌入植株穴中,灌水數量以浸溼其根系範圍的土壤即可。此法不會引起土壤板結。在水源缺乏地區及不能引水灌溉時,以採用此法為宜。
4.噴灌法
噴灌是把灌溉水噴到空中成為細小水滴再落到地面,像降雨一樣的灌水方法。此法是5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目前世界各國在農業生產上已愈來愈多地採用噴灌的方法。中國在藥用植物栽培中,也逐步擴大應用,如人參栽培。噴灌與傳統的地面灌溉相比有許多優點:
(1)噴灌基本上不產生土壤深層滲透和地表徑流。因此,可節約用水,一般可節約用水20%以上,對滲漏性強保水性差的砂土,可節約用水60—70%。
(2)減少對土壤結構的破壞,可保持原有土壤的疏鬆狀態。
(3)可調節灌區的小氣候,減免低溫、高溫、乾旱風的危害。
(4)節省勞力,工作效率高。
(5)對土地平整的要求不高,地形複雜的山地亦可採用。
採用噴灌法要有一定的裝置,投資較大。
此外,尚有滴灌法。滴灌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機械化與自動化的先進灌溉技術。是以水滴或細小水流緩慢地施於植物根部的灌水方法。此法在一些國家已開始廣泛採用,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灌溉方法。
滴灌法在中國人參栽培中已開始應用,如楊友仁等在黑龍江進行的人參滴水灌溉試驗,滴水灌溉提高了人參的產量(較不進行滴灌的增產50%)和質量,同時節約用水4—8倍。此外,滴灌法應用於引種西洋參栽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排水
排水的作用是減少土壤中過多的水分。一般平地排水系統分明溝排水與暗溝排水兩種。
(一)明溝排水
明溝排水由總排水溝、主幹溝和支溝組成,即在田間挖溝排水的方法。此方法簡單易行,是通常採用的方法。但排水溝佔地多,且溝壁易倒塌造成淤塞和滋生雜草,致使排水不暢,須經常維護。由於排水溝縱橫田間,影響機械化耕作。
(二)暗溝排水
挖暗溝或土中埋裝暗管,將土壤中多餘水分由暗溝或管道中排除的方法。此法不佔耕地,不影響機耕;但暗溝、暗管的裝置須要較多的勞力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