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木堡之變,朱祁鎮御駕親征,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跟著去的本打算塞北觀光遊的幾乎滿朝文武也被收拾了個乾淨,他自己也光榮地被瓦剌也先所俘,國本動搖,大明危在旦夕!
留在北京的兵部侍郎于謙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果斷否決南遷的動議,在爭得皇太后的同意後,率眾力挺被朱祁鎮委任為監國的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登基,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朱見深仍為太子,艱苦地打贏北京保衛戰,為大明成功續命!
之所以放棄太子朱見深,而立其叔朱祁鈺,是有充分的考量的,小哥覺得,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還沒斷奶的朱見深實在太小了
朱祁鎮出么蛾子的時候,朱見深作為長子,才是個虛齡兩歲的幼嬰,奶還沒斷,對發生的一切更是一無所知。
這一點,必須得佩服於謙的公正和忠心,歷史上太多利慾薰心的權臣為了能把控朝政,立年幼的小屁孩為帝,名為皇上,實則傀儡。于謙絲毫沒有這樣的私心,堅持立已經成年的,有自己獨立見解和思想的朱祁鈺登基,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避免——主少國疑!
試想,如果立了朱見深,雖然也是名正言順,但當時的情況下,難免人心浮動,很多人會不自覺得想到于謙有不可告人的企圖,那對於統一戰線,同仇敵愾保衛江山絕對是無妄之災。
即便於謙真的沒有這樣的想法,但也無法抵消別人的猜忌,搞不好,于謙就會成為大明的罪人!
2、朱祁鈺比他哥老實得多
需要說明的一點,這裡的老實,並不是指懦弱退縮,而是穩重練達,說白了,就是沉穩,不折騰。
土木堡之所以發生,其實完全是一個意外,以大明的實力,完全可以碾壓瓦剌,但偏偏朱祁鎮年輕氣盛,受人蠱惑,愛折騰,結果給整個帝國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危機。
對比而言,朱祁鈺就安分的多,他性格沉穩,無慾無求,對於權位,沒有太多的興趣和追求,至少在被推上九五至尊得寶座前,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這一點,讓朱祁鎮對他也是頗為放心,要不然也不會讓他擔任監國重任。
所以,立朱祁鈺,一方面是水到渠成,從代理扶正,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朱祁鎮近在眼前的前車之鑑,畢竟誰也不想再出現一個愛胡鬧的祖宗!
3、于謙的儒家情懷和遠見
古人云:天下民為先,社稷次之,君為輕。
儒家的這套理念在於謙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他忠君愛國,但是忠的是大明王朝,忠的是天下百姓,大是大非面前,他聽從自己內心的信仰,做最有利於大明,最有利於天下的選擇。
當時朱祁鎮被挾持在也先手裡,瓦剌人就夢想著拿這個寶貝給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如果是朱見深在位,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朝廷必然就沒有太多回旋的餘地,掣肘太多。但朱祁鈺就不一樣,同父異母兄弟之間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羈絆,國家利益面前,瓦剌人已經先輸一招。
這也就不難理解,于謙在北京保衛戰中,會對著朱祁鎮所在的瓦剌軍營開炮了,他就是要讓瓦剌人斷了這個自以為是的念想。
而且,雖然朱祁鈺登基,但是太子還是朱見深,按照道理,以後大明的天下還是朱祁鎮一脈的,這麼做,也完全對得起朱祁鎮,和忠君的理念沒有背道而馳。
綜上,在萬般危急之下,于謙率領的京城留守官員們,一致通過了朱祁鈺的扶立決策,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確實挽救了大明。
只是,于謙雖然了解人的慾望,卻把所有人都想的太美好了,他低估了朱祁鈺的變化,也低估了朱祁鎮的堅韌,最後奪門之變,讓各方都在一場血雨腥風中走向了自己的歸路!
明朝土木堡之變,朱祁鎮御駕親征,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跟著去的本打算塞北觀光遊的幾乎滿朝文武也被收拾了個乾淨,他自己也光榮地被瓦剌也先所俘,國本動搖,大明危在旦夕!
留在北京的兵部侍郎于謙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果斷否決南遷的動議,在爭得皇太后的同意後,率眾力挺被朱祁鎮委任為監國的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登基,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朱見深仍為太子,艱苦地打贏北京保衛戰,為大明成功續命!
之所以放棄太子朱見深,而立其叔朱祁鈺,是有充分的考量的,小哥覺得,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還沒斷奶的朱見深實在太小了
朱祁鎮出么蛾子的時候,朱見深作為長子,才是個虛齡兩歲的幼嬰,奶還沒斷,對發生的一切更是一無所知。
這一點,必須得佩服於謙的公正和忠心,歷史上太多利慾薰心的權臣為了能把控朝政,立年幼的小屁孩為帝,名為皇上,實則傀儡。于謙絲毫沒有這樣的私心,堅持立已經成年的,有自己獨立見解和思想的朱祁鈺登基,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避免——主少國疑!
試想,如果立了朱見深,雖然也是名正言順,但當時的情況下,難免人心浮動,很多人會不自覺得想到于謙有不可告人的企圖,那對於統一戰線,同仇敵愾保衛江山絕對是無妄之災。
即便於謙真的沒有這樣的想法,但也無法抵消別人的猜忌,搞不好,于謙就會成為大明的罪人!
2、朱祁鈺比他哥老實得多
需要說明的一點,這裡的老實,並不是指懦弱退縮,而是穩重練達,說白了,就是沉穩,不折騰。
土木堡之所以發生,其實完全是一個意外,以大明的實力,完全可以碾壓瓦剌,但偏偏朱祁鎮年輕氣盛,受人蠱惑,愛折騰,結果給整個帝國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危機。
對比而言,朱祁鈺就安分的多,他性格沉穩,無慾無求,對於權位,沒有太多的興趣和追求,至少在被推上九五至尊得寶座前,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這一點,讓朱祁鎮對他也是頗為放心,要不然也不會讓他擔任監國重任。
所以,立朱祁鈺,一方面是水到渠成,從代理扶正,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朱祁鎮近在眼前的前車之鑑,畢竟誰也不想再出現一個愛胡鬧的祖宗!
3、于謙的儒家情懷和遠見
古人云:天下民為先,社稷次之,君為輕。
儒家的這套理念在於謙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他忠君愛國,但是忠的是大明王朝,忠的是天下百姓,大是大非面前,他聽從自己內心的信仰,做最有利於大明,最有利於天下的選擇。
當時朱祁鎮被挾持在也先手裡,瓦剌人就夢想著拿這個寶貝給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如果是朱見深在位,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朝廷必然就沒有太多回旋的餘地,掣肘太多。但朱祁鈺就不一樣,同父異母兄弟之間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羈絆,國家利益面前,瓦剌人已經先輸一招。
這也就不難理解,于謙在北京保衛戰中,會對著朱祁鎮所在的瓦剌軍營開炮了,他就是要讓瓦剌人斷了這個自以為是的念想。
而且,雖然朱祁鈺登基,但是太子還是朱見深,按照道理,以後大明的天下還是朱祁鎮一脈的,這麼做,也完全對得起朱祁鎮,和忠君的理念沒有背道而馳。
綜上,在萬般危急之下,于謙率領的京城留守官員們,一致通過了朱祁鈺的扶立決策,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確實挽救了大明。
只是,于謙雖然了解人的慾望,卻把所有人都想的太美好了,他低估了朱祁鈺的變化,也低估了朱祁鎮的堅韌,最後奪門之變,讓各方都在一場血雨腥風中走向了自己的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