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老牛1

    《蘭亭序帖》不管有幾人摹寫幾個版本,基本風格應不脫原本,而原本儘管是第一行書,但非出羲之之手應屬無疑。一因不合離羲之最近的幾位書評家梁武帝等人對羲之書風的評論;二因網上公諸於世的十幾件羲之書帖風格都是一樣的勁健,而非蘭亭帖之嫵媚;三因蘭亭文率後半部思想消極,不合羲之一生積極進取的精神,也不合蘭亭雅會詩人詩作尤其羲之詩作的樂觀情緒,故文章非羲之作品,而書帖是文章草稿,並非繕錄,故書帖自然亦非羲之所寫。

  • 2 # 麥浪sun

    首先:《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這個序的內容確實是王羲之寫的。 總共28行,324個字。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後來宋代的米芾所評價的。據傳真跡殉葬昭陵,有摹本、臨本傳世,以"神龍本"最佳。

  • 3 # 90後廣漂哥

    這裡需要明確一點:蘭亭集序是永和九年王羲之與眾人在蘭亭飲酒作詩而成的,是眾人共同寫的,而王羲之也為此詩集寫下了這個續集,寫下了《蘭亭集序》。

    1、【蘭亭序】其實是王羲之為整個詩集所寫的序文手稿,序文的這種風格模式受到當時思想潮流的影響,非常收到歡迎,在文學史上有一定的位置。整個文章總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整個內容的結構,後續,筆法內容都渾然天成,行雲流水的書法也可謂獨樹一幟,歷代書法大家都以此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稱讚。

    2、【蘭亭集序】是整個詩集內容的眾人飲酒賦詩而成,王羲之將其所有內容編撰成集,並寫下一篇序文,描寫眾人曲水流觴,群賢畢至,作詩的情形,表達自己當時心情激動,開懷暢飲。這篇文章主要就寫了眾人集會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描寫了蘭亭周圍的景色,語言簡潔明瞭層次分明。

    寫周圍景物由遠及近,由近及遠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周圍的美景與眾人吟詩作畫合成一體,此情此景令人感嘆。後邊又提到美景吟詩雖好,但終有結束的時候,對眼前的一切又頗感感嘆,時間過得真快。聯想到生命短暫,人生如夢。

  • 4 # 劉行健傳統文化藝術

    當我們向世界展現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時,崇敬而激動。沒有任何其它國家的文字內涵能夠超過華夏民族,沒有任何國家的文字書寫形式比中國書法更聚靈魂。

    《蘭亭序》既是歷史逰記散文的優秀作品,更是中國書法之高峰。我們有“蘭亭”風雅,有“永和”思維,有“崇山峻嶺”雄偉,有“茂林修竹”風骨,有“少長鹹集”繁榮,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理想,有“信可樂也”追求,有“悟言一室之內”精神文明,有“放浪形骸之外”飄逸灑脫……

    《蘭亭序》書文俱佳,尤以書勝。若胸乏學才,寫不出;若腕無字功,無法寫。只有東晉那位坦胸露乳的“東床快婿”王義之才能完成這篇代表中華文化精神、光輝燦爛的傑作。

    現實意義講,毋容置疑,王義之《蘭亭序》屬於非物質文化瑰寶,

    所以博大,因其富寓了佛道儒內涵,不侷限於單純的法書作用,她已轉化為一種意境,一種信仰。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學習中自強不息,她具無窮的力量,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起積極作用。

    千千萬萬的蘭亭新篇將湧現,勢不可當。“曲水流觴”的美好環境正在當下。三月三,並不遙遠。

  • 5 # 悅華侃娛樂

    蘭亭序的作者應該不是王羲之。首先,在古代高官厚祿的人往往都有著很多出色,各懷絕技的能人異士,作為王右軍自然也不例外,筆墨紙硯的活應該是下人代勞的;其次,蘭亭序的內容,尤其後面的意境與其本人身份和當時的環境不符,應該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心情自然會比較滿意;第三,年代久遠,一代代傳下來,難免會張冠李戴,考據不清。

  • 6 # 翰墨今香

    關於《蘭亭序》的真偽之爭,由來已久。那這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到底是不是王羲之寫的呢?這個問題我估計後世還要繼續爭論下去,這裡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

    第一,首先我們先確定一件事,就是“永和九年,歲在葵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修稧事也”這件事情確實在歷史上是發生過的。可以說這一次的聚會是中國歷史上,最風雅、最有影響力的一次文人聚會。當時彙集了名流高士王羲之、王獻之、謝安、孫綽等42人,這次聚會共得詩32首,最後彙集在一起,合成了一本詩歌集《蘭亭集》,而王羲之負責為這個集子寫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

    第二,就是《蘭亭集序》確實是王羲之寫的一篇文章。這在南朝劉義慶編著的《世說新語》這本書中就有記載:

    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

    說的是王羲之寫了《蘭亭集序》後,有人把他的這篇文章與西晉著名的石崇寫的一篇《金谷詩序》相提並論,王羲之心理非常受用。原文之下有劉孝標的注:

    王羲之《臨河序》曰:永和九年,歲次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休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娛目騁懷,信可樂也,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矣,故列序時人,錄其所述,右將軍司馬太原孫丞公等二十六人,賦詩如左,前餘姚令會稽謝騰等十五人不能賦詩,罰酒各三鬥。

    這也證明了王羲之確實寫過這篇文章。至此我們證明了“蘭亭雅集”這件事情是發生過的,王羲之也確實寫過《蘭亭集序》這篇文章。

    那麼是不是就能說目前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就是王羲之寫的呢?還不能。為什麼呢?有如下疑問:

    第一,還是上面說的《世說新語》這本書,本書中錄入的《蘭亭集序》只有153字,而且名稱叫《臨河序》。而目前我們看到的《蘭亭序》有好幾個版本,其中公認最接近真跡的是《神龍本蘭亭序》,是唐代馮承素的鉤摹本,號稱“下真跡一等”。但此本《蘭亭序》的內容比《臨河序》多了將近一倍。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這句開始往後都是《臨河序》上沒有的。因此被後世懷疑。

    第二,《舊唐書》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記載:

    《歐陽詢傳》:武德七年,詔與裴矩、陳叔達等受詔撰《藝文類聚》一百卷,奏之,賜帛二百段。

    唐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編撰了一本書叫《藝文類聚》,時間是始於武德五年,終於武德七年。而在這個時間段唐太宗李世民已經得到了《蘭亭序》。那麼作為李世民最器重的書法家之一的歐陽詢應該是見過《蘭亭序》的。但是歐陽詢在編撰的《藝文類聚》中也只是記錄了與《臨河序》一樣的文字,而不是300多字的《蘭亭序》。這確實是個迷。

    那麼到底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序》是不是王羲之所書呢?還是留給後人去解開這個謎團吧。

  • 7 # 手機使用者51199149488

    “蘭亭序”應該是東晉時期右軍王羲之所書。其真跡不知所蹤,現存於世的都是摹本,其中以唐馮承素的摹本最為接近原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媳婦不孝敬父母,不尊重父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