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46290841696
-
2 # 姜子龍150
高宗不是年號,宋高宗趙構的年號有兩個,一個為建炎,另一個則是紹興。年號建炎是公元1127年至公元1130年期間使用的;而紹興這個年號則是用於公元1131年至公元1162年,直至他退位。
高宗不是年號,宋高宗趙構的年號有兩個,一個為建炎,另一個則是紹興。年號建炎是公元1127年至公元1130年期間使用的;而紹興這個年號則是用於公元1131年至公元1162年,直至他退位。
不是,高宗是廟號。年號、廟號、諡號,都是可以代指某一位皇帝的,比如“乾隆”這個年號就可以代指愛新覺羅·弘曆,“唐太宗”這個廟號也可以代指李世民,比如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的“莊”就是諡號,代指春秋五霸之一的熊旅。
諡號和廟號與年號的最大的不同在於,年號需要在皇帝在位的時候就想好,因為這個年號一般是要印在銅錢上的,比如“貞觀”就是李世民的年號,這兩個字取自《易經》“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思是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後來的人們都用唐太宗來稱李世民,但是卻沒有人用“貞觀”稱李世民。到了後來,大家採用嘉靖、康熙這樣的年號來代指皇帝。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在早一些的時候,一個皇帝的年號是很多的,比如李治有14個年號,這些年號都代表了皇帝的一種期盼,很多皇帝的年號還會重複,所以用年號代指皇帝很不方便,到了明清兩朝,皇帝們大都一人一個年號,所以人們這時候採用年號代指某一位皇帝,“太宗”這樣的廟號反而沒人用了,一般人誰知道清高宗是乾隆啊。
廟號和諡號都是在皇帝死後才給取的,所謂廟號,就是你在太廟裡的稱號,比如李世民的“太宗”就是廟號,他的諡號是“文武聖皇帝”,怎麼給一個皇帝起諡號呢?當然是看他對社稷的貢獻,“諡”這個字本身就有追封、評價的意思。但是一個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大臣怎麼能評價皇帝的不是呢?如果要評價,怎麼能說他不好呢,怎麼能不吹一下呢?即使他是一個王八蛋。所以,我們就看到了諡號從楚莊王的“莊”,變成了李世民的“文武聖皇帝”,再到清朝20多個字的諡號,恨不能把天下所有讚美的字眼都給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