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濤財經
-
2 # 麻雀我要飛的更高
舉個栗子說明
1、起初,A、B、C三人共同出資成立甲科技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其中A作為核心創始人,投資70萬持有股份70%,B投資20萬持有股份20%,C投資10萬持有股份10%。
2、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企業有一定的起色,對外尋求融資,此時投資人D認可了甲科技公司的融資需求,同意按照2000萬的估值,投資200萬元,佔股10%,採取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此時原股東A、B、C持有的股份同比稀釋,分別為70%*0.9=63%、20%*0.9=18%、10%*0.9=9%,當前的股權結構為,A=63%、B=18%、C=9%、D=10%(此時股東A持有股份的估值為2000*63%=1260萬,股東B持有股份的估值=2000*18%=360萬,股東C持有的股份估值=2000*9%=180萬)
3、次年,該公司再次獲得融資,以估值1億元,引入投資人E,投資1000萬,佔比10%,同樣原股東的股份同比稀釋,此時的股權結構為股東A=63%*0.9=56.7%,股東B=16.2%,股東C=8.1%,股東D=9%,股東E=10%(股東A持有股份的估值=5670萬,股東B持有股份的估值為1620萬,股東C持有股份的估值=810萬,股東D持有股份的估值=900萬)
4、後來投資機構X提出要收購該公司51%的股份(除創始人持有49%的股份,其他的股份全部收購),按照2億的估值標準,甲科技公司公司的全體股東均同意。
股東A出讓股份56.7%-49%=7.7%,收購對價=2億*7.7%=1540萬,股東A實際投入資金為70萬;
股東B出讓股份16.2%,收購對價=2億*16.2%=3240萬,股東B實際投入資金30萬;
股東C出讓股份8.1%,收購對價=2億*8.1%=1620萬,股東C實際投入資金10萬;
股東D出讓股份9.0%,收購對價=2億*9%=1800萬,股東D實際投入資金200萬;
股東E出讓股份10%,收購對價=2億*10%=2000萬,股東E實際投入資金1000萬;
上述資料是個相對比較簡便的模型,若是創業公司上市後,股東透過二級市場減持退出,實際的回報可能遠遠超出併購退出。
回覆列表
大股東透過股權質押來融資。合夥人透過股權增值而制服。關鍵是上市公司可以這樣做,別的小公司基本上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