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51710051916

    司馬遷首先對禪讓發出"傳天下若斯之難也"的感慨,是把舜禹的德才樹立為千秋萬代當皇帝的標準。用這標準衡量,漢家天子恐怕很難及格。這話司馬遷就不明說了。

    禪讓,是對德才兼備者經"數十年"試用和考察後才付以天下蒼生的。而另一種制度,是父傳子。假如所傳之子德才不及格,或雖及格卻於禮制的某方面有礙如伯夷叔齊故事者,站在維護血族生生根本利益立場上該怎麼辦呢?就按伯夷叔齊那樣辦吧!言下之意,是坐在王位上的人本該有自知之明,幹不了就自動離職。

    坐王位要為天下蒼生著想,不坐王位呢,仁人志士仍為天下蒼生著想。伯夷叔齊以餓死來抗議周之伐商,自有他們的道理:"以暴易暴",於牽涉的各血族都有損害,能不反對!

    伯夷叔齊,司馬遷是把他們作為具有高尚道德的榜樣立傳的,其意是: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然而,人們往往不肯這樣去做人。原因是:好人未必有好報。司馬遷於此亦感慨良深,在字面上甚至發出"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的質疑。我們不要據此以為司馬遷在否定天道。不,他寫《史記》,大目的之一便是"究天人之際",即弄清人怎樣作用於天道。作用於天道,可以是配合、促進,也可以是妨礙、扭曲。司馬遷的感慨實際不在天道之存與不存,而在天道橫遭人為的扭曲,造成壞人"富厚"、好人"遇禍災"。

    這樣,任君選擇,做壞人好還是做好人好呢?司馬遷看到,還有孔子在表彰伯夷叔齊。孔子代表著文化傳統,如此看來,還是做好人價值大。只可惜不是任何"巖穴之士"都能被像孔子那樣的人看到,其名便遭"堙滅"了。

    有聲望的人士應表揚好人,最好的人才坐王位,造成大家向好的風氣:司馬遷這樣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包工頭、小老闆或者企業欠薪,農民工怎樣合理討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