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270

    太和鎮始建於清乾隆13年(1748年),距今已有259年的歷史。現全鎮幅員面積156.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1891畝,轄36個村,2個社群居委會,總人口87793人,其中城鎮人口3.5萬人,城鎮建成區3.8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49.5%。   太和鎮位於合川西北部,與潼南、銅梁接壤,距合川城區36公里,離潼南縣城35公里,距國道212線18公里,是“遂、南、廣、合”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合川至潼南的二級公路穿鎮而過;涪江自北向南流經鎮內,富金壩航電樞紐渠化河道40多公里,城鎮涪江江岸設有客貨運碼頭,可上到潼南,下至合川;遂渝快速鐵路橫貫境內20餘公里,並設有三級客貨站;鎮內公路已形成網路,出入境公路通暢。  太和鎮地屬淺丘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溫潤氣候,冬暖夏熱,春早秋短,無霜期長,雨量豐富,自然條件優越。同時也是重慶市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生豬生產基地,有成片桑園4050畝,森林覆蓋率達25.4%,擁有蠶桑、蔬菜、水果、生豬、林業五大綠色生態農業和“米市胡蘿蔔、伍家冬瓜、長流絲瓜、小河地瓜、佛鹽西瓜、東南黃桃、國安柚子、魚箭甘蔗”等品牌農產品。  太和鎮地傑人靈,上世紀初,張森楷在太和創辦四川蠶桑公社,開創重慶地區的絲綢實業;亭子村周吉可烈士為紅十軍創始人和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合川馬門溪恐龍出土於太和鎮古樓山,是中國恐龍群中最閃亮耀眼的明星,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富金壩水利發電廠的建成又形成了蜿蜒曲折的水體及富金壩半島,周邊山體自然環境優美,構成優美的景觀帶及舒適的人居生活環境,為太和的鄉村休閒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太和工業企業在探索中不斷髮展,現有重啤六廠、太和絲綢公司、天洲絲綢公司、富金壩發電廠等大中型企業10餘家,年產啤酒5萬噸,生1200絲噸,發電2.4億度,形成食品、絲綢、能源三大支柱產業。  太和鎮商貿服務業發達,是合川西部特色經濟的區域中心和輻射周邊合川、銅梁、潼南三縣(區)交界處10餘個鄉鎮25萬人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全鎮有綜合性農貿市場2個,鎮內大型超市、餐廳、文化娛樂場所,各類商業門市、藝源等知名商貿企業為太和的商貿事業增添了活力。  太和鎮教育事業發展迅速,鎮內有1所高完中,5所小學。太和中學於2008年升級為重慶市級重點中學,擁有在校師生6000餘人,太和鎮成為了合川又一教育中心和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一塊高地。  近年來,在當地鎮黨委政府的不斷努力下,太和鎮社會經濟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233萬元,增長18.8%;鎮級財政收入2067萬元,增長11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43萬元,增長8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57萬元,增長21.1%;農民人均純收入4919元,增長20.0%。                    太和鎮黨委政府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太和作為“全國重點鎮、重慶市中心鎮、合川區規劃建設的小城市”三個定位,按照區委十二屆十次全委會“3421”工作思路,全力實施“產業發展、城鄉建設、民生保障”三大戰略,抓好十大工程,推進十大重點專案,加快城鄉統籌和全面小康建設的步伐,促進鎮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經過3-5年的奮鬥,初步構建工業發達、商貿活躍、交通便利、城市靚麗、人居環境較好的小城市框架,城區面積擴充套件至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5萬人,GDP達30億,財稅收入超6000萬元、本級財政收入實現3000萬元的目標,把太和建設成“富裕城鎮、靚麗城鎮、人文城鎮、和諧城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右肺肺大泡並間隔旁型肺氣腫,是怎麼回事,很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