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二戰後,女性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透過選舉方式上臺的女總統、女總理或女首相併不鮮見,然而跟父親先後出任首腦的,卻是鳳毛麟角。那麼,作為印度首對父女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以下簡稱“尼赫魯”)與女兒英迪拉·甘地(以下稱“英迪拉”),是如何相繼當上印度總理的?他們當政時的表現如何?

    尼赫魯出生於印度北方邦安拉阿巴德,家族世代顯赫,屬於印度種姓社會中最高貴的階層-婆羅門,遠祖考爾是莫臥兒王朝皇帝法魯赫極為崇拜的學者,父親莫蒂拉爾是富甲一方的大律師,跟“聖雄”甘地是莫逆之交,並曾擔任國大黨主席。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尼赫魯自幼便得到父親的栽培,並對政治產生濃厚的興趣。

    1905年,年僅16歲的尼赫魯遠赴英國留學,先後在哈羅公學、劍橋大學、倫敦法學院就讀,並拿到了律師執照。在英國生活、學習的7年間,尼赫魯接觸了各種思想流派,尤其痴迷於“費邊社會主義”。1912年,尼赫魯返回印度,隨即加入國大黨,開始追隨父親莫蒂拉爾、甘地從事民族獨立運動。1936年,經由甘地的推薦,尼赫魯當選為國大黨主席。

    此後,作為甘地最親密的戰友,尼赫魯帶領國大黨投身於反對英國殖民者的革命洪流中,並在1942年發起聲勢浩大的“退出印度運動”,由此被殖民當局逮捕,直到二戰結束前才獲釋。1947年6月,英國被迫公佈“蒙巴頓方案”,決定實行印巴分治,而尼赫魯因為在領導獨立中具有的核心作用,毫無爭議的成為領導印度的“當家人”。同年8月15日,印度宣佈獨立,尼赫魯出任首任總理。

    尼赫魯擔任總理長達17年時間,在國內,按照“費邊社會主義”理論改造印度,以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型別社會”為奮鬥目標,推行公、私營並舉的混合經濟政策,由此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國際上,尼赫魯奉行和平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並與中國一起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支援第三世界的反帝反殖鬥爭,由此在國際社會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隨著印度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攀升,尼赫魯開始變得驕傲自滿起來,一心想繼承前宗主國英國在南亞的“遺產”,不僅肆意插手周邊國家的內政,而且還對中國的西藏地區提出非分的領土和經濟要求,並不惜為此挑起中印戰爭(1962年6-11月)。然而戰事以印度的慘敗告終,導致尼赫魯的名聲大損。兩年後,尼赫魯在悔恨、抑鬱中離世,終年74歲。

    尼赫魯去世後,獨生女英迪拉(因嫁與費羅茲·甘地,故又稱“甘地夫人”)繼承他的衣缽,起初在夏斯特里內閣(1964-1966年)中擔任聞廣播部長,因妥善處理馬德拉斯民眾抵制印地語的騷亂事件,令黨內高層開始刮目相看。1966年1月,夏斯特里在任內猝死,英迪拉在國大黨主席卡馬拉奇等黨內大佬的支援下上臺,由此成為印度首任女總理。

    英迪拉的執政風格以辦事果決、雷厲風行著稱,在首個任期內推行強制性節育政策,並大力倡導“綠色革命”和“白色革命”,在阻遏人口爆炸式增長的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數億百姓的糧食、牛奶供應難題,成就斐然。與此同時,英迪拉還“肢解”宿敵巴基斯坦,一手操縱東巴基斯坦(即今孟加拉國)獨立活動,並大力研製核武器,成功地將印度帶入有核國家的行列。

    雖然執政成就十分亮眼,但英迪拉的作風過於強硬,且在內閣中任人唯親,由此引發反對黨和異見人士的批評。對此,英迪拉採取愚蠢的壓制政策,在1975年宣佈實行長達19個月的“緊急狀態”,將大批反對黨人士抓進監獄。然而此舉適得其反,為她招致更大範圍的譴責。兩年後,印度選民果斷地拋棄英迪拉,導致國大黨在選舉中慘敗。

    然而,在接下來的2年多時間裡,印度政局不穩,由德賽、查蘭·辛格領導的人民黨內閣相繼垮臺,以至於1980年1月重新舉行議會選舉,結果,英迪拉領導國大黨實現“王者歸來”。英迪拉再度執政後,並未吸取首個任期內的教訓,而是變得更加專斷、蠻橫,與此同時還不遺餘力地培植兩個兒子,夢想由尼赫魯-甘地家族永久佔據總理職務。

    與此同時,英迪拉還對旁遮普邦主體民族錫克人實行壓制政策,不僅取消他們的各種自治權利,甚至還派陸軍進攻錫克教聖地-金廟,結果造成嚴重的流血衝突,時在1984年6月。“金廟事件”發生後,錫克人將英迪拉恨入骨髓,而安保部門由此建議總理將身邊的錫克警衛和職員全部調走,卻遭到英迪拉的拒絕,因為後者完全信賴他們的忠誠。

    然而,英迪拉最終還是為自己的盲目自信付出生命的代價。1980年10月31日,“金廟事件”發生4個多月後,英迪拉在總理府邸遭到兩名錫克警衛的槍殺,終年67歲。英迪拉遇害後,長子拉吉夫繼任總理,尼赫魯-甘地家族的政治地位,依然沒有人能夠動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和後媽的孩子同時考進一所學校,我的生活費是800,哥哥是600,哥哥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