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含貶義,用來比喻藉著有權者的威勢欺壓他人、作威作福。
伯牙碎琴,現實意義是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朋友,不要失去了才惋惜。
《狐假虎威》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裡的時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伯牙碎琴》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廣大的如江河!”不管伯牙心裡想著什麼,鍾子期總能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於是把琴摔碎,發誓此生再也不彈琴了。《高山流水》,出自這個經典中,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相傳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沒有知音,十分寂寞。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著聽著,停住了腳步。坐在俞伯牙的對面,說出了俞伯牙彈奏的心中所想的。這個人就是鍾子期。兩人結成了忘年之交。他們約好在兩年之後,在他們兩個坐著的地方見面。可是兩年之約到了,俞伯牙拿著琴在這裡等,不見鍾子期的影子。等著等著,來了一個老翁,自稱是鍾子期的父親,是專門來替鍾子期來赴約的。老翁向俞伯牙說明了來意。原來鍾子期的臨終遺言就是同俞伯牙的約定。俞伯牙跪拜在老翁的面前,悲痛欲絕。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一說河邊)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看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深厚的友誼,所以人們常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狐假虎威,含貶義,用來比喻藉著有權者的威勢欺壓他人、作威作福。
伯牙碎琴,現實意義是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朋友,不要失去了才惋惜。
《狐假虎威》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裡的時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伯牙碎琴》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廣大的如江河!”不管伯牙心裡想著什麼,鍾子期總能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於是把琴摔碎,發誓此生再也不彈琴了。《高山流水》,出自這個經典中,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相傳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沒有知音,十分寂寞。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著聽著,停住了腳步。坐在俞伯牙的對面,說出了俞伯牙彈奏的心中所想的。這個人就是鍾子期。兩人結成了忘年之交。他們約好在兩年之後,在他們兩個坐著的地方見面。可是兩年之約到了,俞伯牙拿著琴在這裡等,不見鍾子期的影子。等著等著,來了一個老翁,自稱是鍾子期的父親,是專門來替鍾子期來赴約的。老翁向俞伯牙說明了來意。原來鍾子期的臨終遺言就是同俞伯牙的約定。俞伯牙跪拜在老翁的面前,悲痛欲絕。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一說河邊)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看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深厚的友誼,所以人們常用此感嘆知音難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