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恆金542

    謝謝!佛字,是佛心尊敬善而安逸就好,幸福安康,人心中必有天堂,這是人類的生薦必有佛祖保佑行道,也是人的靈感之意,人人無佛就沒有世界人類意義了,生在共下同,地上共,天地人合,在宇宙,自然界裡必有之佛,善哉,善哉。這都是人類的象徵,吉利,吉祥如意

  • 2 # 照大地2

    任何宗教或組織都不能容納每一個人有心靈創傷的罪人,但是佛祖是可以容納任何一個有 心靈上創傷的人。至此每一個人都可以心心向佛的,每一人都可以立地成佛的,所以每一人都有一顆佛性的心。而不是人人都是佛,只能是你的心境到了才能成佛。

  • 3 # 上官恨水

    沒有任何法師,任何經文,直觀的講過人人都是佛。

    題主的直觀定論是不全面的。

    我們可以說人人都是未來的佛!

    佛法教義和佛經中多次講過,佛與眾生同一性體,無量劫後均可成佛!

    這是宏大的誓願,也是客觀的真理!

    小羊跪乳,虎不食子……

    說明一切眾生均有清淨善本,只是久遠劫來無明與顛倒,生死輪迴,以物為主,迷障真性,自以為真。

    佛與眾生只是迷與悟的差別。

    世界萬物都是因緣而成(條件)。無一樣東西可以永衡不滅!包括日月星辰。包括所有感受!

    眾生之迷是以身外之物為法,以人間名言為不變之理,所以才執迷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佛也在人間,也要面對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可佛是證悟了世事無常,是轉物為法的妙用!

    如果直觀的說當下人人是佛,這是曲解了教義佛法。

    就象有人說“不用進廟燒香拜佛了,家中有活佛”。

    這是以“百善孝為先”來偷換了佛法的概念!

    孝道自然是沒錯的,也是應該的!

    父母對兒女子孫而言是全心全意,捨命流汗,從無怨言的,這一點就如同佛對眾生的慈悲是一樣的!所以父母象佛一樣!

    我們的父母同社會,公約,道德,善良,無私,奉獻……來比較的話,也只能相對自家而言。

    從教義來講,現在是末法時期,也就是說未來的8000千年之內,無論出家在家,當下所有佛門四眾弟子都無法做到具足圓滿。就是沒人能成佛。

    所以說,人人是佛,人人是菩薩,是辯證的說法。

    也可以說是一種鼓勵和信願吧!

  • 4 # 葉好古

    人人都有佛性!“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華嚴經》裡面講,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道之後,看見東邊閃亮的明星說:“世間的一切眾生本來都是智慧神通具足的,只是因為妄想偏執遮蓋了本身的智慧而不能夠得證成佛”。

    也就是說,這個世間所有的人和動物本來都是深具佛性的,本來都是智慧通明的,大家原本都是清淨無染,是可以成佛的。但是因為我們有種種的妄想與妄念,有種種的執著而不能夠覺悟與解脫,所以大家都在紅塵之中掙扎沉淪而不能夠覺悟從而獲得解脫。

    人生一世本來就是赤條條的來,兩手空空的去。功名利祿都是抓不住,留不得的,雖然我們在這個紅塵中很多時候也不得不借助一二。

    但是,這終究只是改善生活,調動人的積極性的手段罷了,絕不可當做目的,將其當做目的了就是妄想執著,而一旦有了妄想執著就會本末倒置,顛倒迷離,從此沉淪在慾望之中而不得解脫。

    如果我們取捨有度,不去過分的貪求,不去想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那麼我們即使成不了佛,也可以往生淨土(注:此淨土非彼淨土,不是轉世投胎,而是可以常保清淨)。

  • 5 # 創客IP老梁

    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佛陀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悉有如來智慧德相,唯因妄執未證。”他的意思是,在坐禪時,我們就會證得佛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

    不過,他所指的“修行”並不只是坐在菩提樹下,也不只是盤腿而坐。無疑地,盤腿的坐姿對我們來說很基本也很重要,但佛陀真正的意思是,不管是山峰、樹木、流水、花朵,一切無不是佛道。換句話說,萬物都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到佛的活動之中。

    我們說萬物以各自的方式存在,並不是指萬物各自存在於自己的意識領域。我們所看到或到的,只是我們實際呈現的一部分,或稱為“一個有限的觀念”。當我們只是我們自己時,就是以我們專屬的方式存在著的時候,也就是在呈現佛的自身。換句話說,當我們坐禪或從事這類的事情,佛道或佛性就在其中。要是我們去問佛性是什麼,佛性就會消失;要是我們只管坐禪,就會充分了解佛性的意義。也就是說,瞭解佛性的唯一方法就只有坐禪,只有如我們本然那樣地存在著。因此,佛陀所說的佛性,就是如他的樣子活在當下,超出意識的領域之外。

    佛性就是我們的真實本性,還沒坐禪之前,還沒在意識層面認識佛性之前,我們就已經擁有佛性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所從事的一切無不是佛的活動。如果你刻意去了解佛性,就不會了解佛性;如果你放棄瞭解佛性,則對佛性的真正理解就唾手可得。

    所以,雖然我們說你有佛性,但如果你對要不要坐禪有所猶豫,或不承認自己是佛,那麼你既不會了解佛性也不會了解坐禪。但是,當你能夠以佛陀的方式坐禪,你就會了解我們的禪道。不管身在何處,我們都不應該遺忘這種生活方式。這種方式稱為“成為佛”、“成為老闆”。不管去哪裡你都應該當周圍環境的主人。換句話說,你不應忘掉自己的方向,因為如果你始終以這種方式存在,你就是佛的本身。

    沒有刻意成為佛的時候,你就會是佛,這就是我們尋求開悟的方法。要達到開悟,就是要始終與佛同在。把禪修生活一再地重複又重複,你就會獲得這種理解。要是你忘掉這一點,要是你因為自己的成就而得意或因為挫折而氣餒,你的修行就會受到一道厚牆的侷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助聽器多少錢?